新的「嬰兒潮」剛剛開始

撰文:靳永愛

前文回顧

我們在前一篇文章《「嬰兒潮」到底咋回事兒啊》中講到,嬰兒潮的出現可以分解為兩個原因:

  1. 某一段時期生育水平提高了;

  2. 某一段時期育齡婦女人數或比重上升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曾出現過三次出生高峰。第一、二次出現的原因是戰後、災後補償性生育,是生育水平提高所致;而第三次的主要原因則是60年代出生的嬰兒在80年代進入了生育年齡高峰期,育齡婦女人數/比重上升,從而導致出生人數增加。

為什麼50年代第一次出生高峰的人

並沒有在70年代引起一次出生高峰呢?

這主要是因為70年代國家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70年代的生育水平發生了劇烈的下降:1970年,總和生育率還高達5.8;1979年降到了2.7。

這一時期生育水平的大幅度下降抵消了育齡婦女人數增多的作用,所以並未出現預期的嬰兒潮。

Advertisements

「第四次嬰兒潮」的預期從何而來?

按照人口變動規律,第三次出生高峰的孩子在2010年左右進入生育期,應該引發一次嬰兒潮。

媒體宣稱:「1986年出生的2319萬嬰兒到2010年已經24歲,正處於生育旺盛期,新的嬰兒潮出現順理成章。」

同時,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開始在各省實施。根據預期,「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后,一批符合政策條件並具有生育意願的育齡婦女會在短期內生育第二個孩子,生育水平升高,出現出生高峰。

為什麼「第四次嬰兒潮」未如期而至?

近幾年,我國每年的出生人數在1600-1700萬之間。2010-2014年每年的出生人口規模分別為1596萬、1604萬、1635萬、1640萬和1687萬。出生人數並沒有出現能稱之為「嬰兒潮」那樣的波動。

Advertisements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一個原因是媒體經常炒作的,即中國的生育水平下降了。儘管真實的生育水平是爭論的焦點問題,但毫無疑問,中國已經下降到了較低的生育水平,並長期維持在低生育水平上。

正如同第一次出生高峰並沒有引起一次新的出生高峰一樣,80年代出生高峰時期的人群儘管目前進入了生育年齡,但育齡婦女人數多的作用部分地被低生育水平抵消,所以並未出現出生人數新一輪的大規模增加。

第二個原因則是大眾被忽視的,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婦女的生育年齡在不斷推遲。80年代中期的平均初育年齡在22-23歲,而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平均初育年齡已經推遲到26.7歲,城鎮地區平均初育年齡達到27.9歲。與上世紀80、90年代相比,我國生育高峰期年齡整體在推遲。

這意味著,第三次出生高峰時期出生的女性生育年齡高峰並不是跟以前一樣集中在23、24歲了,而已經推遲到27、28歲,甚至有一部分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婦女在30歲以後才生育。

報道中稱「1986年出生的孩子在2010年已經24歲了,進入了生育旺盛期」實際上是停留在對上個世紀情況的判斷。生育旺盛期年齡已經推遲了,生育年齡的推遲為削減出生高峰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策帶來的「嬰兒潮」剛剛開始

2016年1月1日,國家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已經累積了一批有二孩生育意願但在舊政策下無法生育二孩的已育一孩育齡婦女。政策放開后,這批婦女會出現「搶生」現象,導致短期內出生人口規模上升。儘管從長期視角看,女性的終身生育率變化不大,但是短期內的時期生育率會上升,帶了一個小的「出生高峰」。詳細內容可以參照全面兩孩政策之後,你是立即生,還是等一等?》

靳永愛

中國人民大學

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講師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email protected]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