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皇帝內經》素問 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上)

本篇共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診脈的方法。

皇帝問:診脈的方法是怎樣的?崎伯回答:通常是清晨的時間最好,此時人還沒有勞於事,陰氣未被擾動,陽氣未耗散,飲食未進,經脈之氣未充盈,脈絡之氣勻靜,氣血未擾亂,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同時,應觀察目之精明,以候神氣,察五色的變化,以審臟腑強弱虛實及形體盛衰,進行比較,以判斷疾病的吉凶。

脈是血液匯聚的所在。長脈為氣血流暢和平,為氣治;短脈為氣不足,為氣病;數脈為熱,熱則心煩;大脈為邪氣方張,病勢正在向前發展;上部脈盛,為邪壅於上,可見呼吸急促,喘滿之症;下部脈盛,是邪滯於下,可見脹滿之病;代脈為元氣衰弱;細脈,為正氣衰少;澀脈為血少氣滯,主心痛之症。脈來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病勢正在進展,且有危險;脈來隱約不現,微細無力,如弓弦猝斷而去,為氣血已絕,生機已斷,故主死。

Advertisements

精明見於目,五色現於面,都是內臟精氣所表現出來的。赤色像帛裹硃砂一樣,紅潤而不顯,而不應像赭(zhe) 石那樣,色赤帶紫,沒有光澤;白色應像鵝毛,白而光澤,不應像鹽那樣白而帶灰暗;青色該青而明潤如玉,不該像藍色那樣青而沉暗;黃色該像絲包雄黃一樣,黃而明潤,不該像黃土那樣,枯黯無光;黑色該像重漆之色,光彩明潤,不應該像 地蒼那樣枯暗如塵。假如五臟真色暴露於外,就是真氣外脫的現象,人的壽命就不長了。 目之精明是觀察萬物,分別黑白,審查長短的,若長短不明,黑白不清,是精氣衰竭的表現。

五臟主藏精神在內,在體內各有其職。如果邪盛於腹中,賍氣壅滿,氣勝而喘,傷於恐,講話聲音重濁不清,如在室內說話,是中氣失權而有濕邪所致。衣服不知斂蓋,言語不知善惡,不辯親疏遠近,是神志錯亂的表現。脾胃不能藏納水谷精氣而泄利不禁,是中氣失守,肛門不能約束的緣故。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閉藏的緣故。若五臟功能正常,其職守者生;若五臟精氣不能固藏,失其職守則死。頭為精明之府,若見頭部低垂,目現無光,是精神將要衰敗。背懸五臟,為胸中之府,若見到背彎曲而肩下垂,是胸中臟氣將要敗壞。腎位居於腰,故腰為腎之府,見到不能轉側搖動,是腎氣將要衰敗。膝是筋匯聚的地方,為筋之府,若屈伸不能,行路屈身附物,是筋的功能將要衰敗,骨為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搖擺,是髓虛,骨的功能將要衰敗。若臟氣恢復強健,雖病可復生;若臟氣不能恢復,則病情不可挽回,人也就死了。

Advertisements

岐伯說:脈氣與四時陰陽之氣相反,如相反的形象有餘,為邪勝正;若不足,為血氣已消損。根據時令變化,賍氣當旺,脈氣有餘,卻見不足,是邪氣勝正氣;脈氣不足,卻見有餘,是正不勝邪,而血氣消損。這種陰陽 不相順從,氣血不相營運,邪正不相適應而發生的疾病叫關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