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M集約化的是什麼?

最近在運營的C2M聯盟(籌)微信群交流的時候,元工國際的丁德宇丁總有一段話「工業化是集約化,未來是大規模定製,也是規模製造,工業化不可能倒退到小作坊。即便未來都是三維列印,恐怕列印一雙鞋子的印表機,也要十幾種材料,造價不菲,主要是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台印表機要服務一定規模的人群,也會是規模企業。」

這段話中,我非常認可丁總的這句話「工業化是集約化」,引用丁總這句話也是想說明如果工業4.0真的是一次工業革命,那麼工業4.0,以及工業4.0的一個重要生產方式C2M到底集約化了什麼?

看工業4.0的一個特點是: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定製。從這個特點而言,是完全與集約化矛盾的。

這個問題其實在工業4.0概念剛推出來的時候,我就做過思考,而且那個時候就想通了。如果將自己的思路限制在供應鏈範圍之內,我們是想不出來工業4.0與工業3.0比,在那個方面更加集約化的。但我們把這個限制範圍放開,從瓶頸的角度看,至今為止,全球的生產力已經足夠發達,已經從短缺經濟轉變為過剩經濟,而過剩經濟時代,供應鏈的生產能力已經不是瓶頸,而集約化的能力一定是某個能力的瓶頸!

Advertisements

那麼在個性化定製的時代,什麼是能力的瓶頸?我推斷是產品設計能力。大規模生產階段,一款產品的數量大,所以產品的種類少;而個性化時代,必然是產品類型非常非常多,那麼對新產品的設計能力需求會激增。這個時候如果有新技術能夠將設計進行分工,實現設計的大規模協同,這將實現設計的集約化。所以我在2015年的工業4.0課件中,提出了工業4.0是服務的規模化的觀點。而服務包括新產品設計服務。

當然實現設計集約化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在供應鏈體系之內的產能的標準化問題。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多次提到過大規模定製的基礎是產品的模塊化,部件的通用化。這是產品層面部件的標準化,而生產的標準化,就需要生產流程中的產能標準化。也就是生產線將標準化、產線的生產可以配置化。有了這些基礎,才能對未來個性化定製的產品設計的集約化才有基礎!

Advertisements

如果沒有產線標準化、生產配置化的基礎,未來設計的產品可能無法確定其是否可以生產出來,設計的產品受制於某些特殊的產線,而延長了交付期,從而影響服務水平。

所以未來C2M平台將實現的是產品設計的集約化,而產品設計的集約化的基礎是產線標準化,產線生產的配置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