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後代現狀如何?孔子為什麼最喜歡顏回

孔子現在的後代現狀如何?

孔子距離當今社會已經過去許久,他活在我們的記憶里,甚至他的形象早已模糊,但是卻絲毫不影響他對後世的形象。曾有人為了追溯孔子,把他留傳下來的後人家譜進行研究,發現到如今,已經有第77代子孫,甚至更多,但是從第77代開始,孔子的後人開始居住在台灣,而不願回到大陸,這究竟是為何?


孔子誕辰後裔全家福

關於這個問題,就得從源頭開始說起。在2千多年前,傳說秦始皇為了表達對孔子的不滿,就挖掘他的墓,這僅僅是一個傳說,至今無法證實。但是在文革時期,不可一世的紅衛兵做了一件錯事,那就是挖掘了孔子的墳墓。雖然挖的只是一個墳墓而已,但是其代表的意思是深遠的,紅衛兵破壞了中國文化的根本,對傳統儒家文化的傳承。針對這件事情,應該要有當事人出來道歉,對孔子的後人,或者是全中國人道歉,但是至今沒有。這對於孔子的後人來說,這是一種恥辱,赤裸裸地打在他們的臉上,讓他們對大陸的文化失去信心。

在1989年,曲阜政府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就開展了孔子文化節,對孔子進行拜祭,但是卻請不回孔德成到故鄉來,忘了說了,孔德成被人稱為末代衍聖工,足見他是一個有學問的人。請不回他,至始至終是當地政府的一個難題,孔德成只是想要一個道歉而已,但是至今沒人願意肩負這個罵名,對其道歉。

據說,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曲阜出現了一種很火的酒,名叫「孔府家酒」的白酒。當今政府曾包裝了一箱去拜訪孔德成先生,孔德成先生看到這箱白酒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可見當地政府為了利益,不惜一切地編造,使那些真正的孔子後人對家鄉的原貌缺乏認知,反而他們更加不願意回到故鄉,寧願漂泊異鄉。

影響深遠的孔子文化是什麼

孔子作為儒學的始祖,其文化博大精深,是從古至今最有影響力的儒家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


孔子文化

中國作為文化大國,保護和弘揚文化是必定之舉。孔子的文化是古往今來優秀的文化遺產,他的思想、主張、教育都是值得當代人們,社會學習借鑒的經典。孔子有許多經典的名言名句,皆出自於其弟子為他收錄整合的《論語》一書中。《論語》被稱為儒家的經典,裡面詳細的記載了孔子的大智大慧。有教人樹立人生態度:「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得之不去也。」;人生格言:「君子敬而無失,行乎哉?」;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則民不服。」;還有關於學習的一些理論及方法:「以能問於不能犯而不校」「因材施教」等。

孔子的的文化不僅在國內弘揚,還發揚到國外,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可,是值得世界人民學習的對象。

解析孔子為什麼最喜歡顏回

顏回是孔子的學生,是七十二賢之首,孔子對於顏回的評價非常的高,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說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歡顏回的,孔子將這種喜歡溢於言表,絲毫不加以掩飾,在那麼多的弟子中孔子為什麼單單最喜歡顏回呢?下面小編就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孔子喜歡顏回的原因。

孔子與顏回畫像

首先顏回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學生,凡事老師一般都是喜歡好學的學生,從顏回死後孔子痛哭說,顏回死後就再也沒有像顏回那麼好的學生了。可見作為學生顏回是非常好學的。顏回不僅僅學習刻苦,同時也是非常聰明的,但是顏回的聰明往往表現為對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點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學活用,但是往往表現的有點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經說:「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子貢也稱讚顏回聰明,說顏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卻只能是「以一知二」,一個學生既好學又聰明,怎麼能不得到老師的喜歡呢?

再者顏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堅定的支持者。孔子周遊列國尋找實現自己理想的國家的時候一直沒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沒有吃一粒米,於是很多學生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產生了懷疑,甚至是子游與子貢這樣的大弟子也動搖了,只有顏回是孔子堅定的支持者,顏回認為老師的大道不行是因為那個世道出現了問題,「不容然後見君子」,也就是說君子之道在混亂的世界里得不到應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為世道不好。這樣一個理解自己的堅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顏回是一個按照孔子所教導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說完全符合了孔子對於「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將「仁」歸於顏回,這樣一個按照孔子的價值觀塑造自己的顏回,孔子能不喜歡?

從上面幾點可以看出,孔子喜歡顏回是必然的,如果我是顏回的老師也會喜歡顏回這樣的學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