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以中國人名命名的礦物

截止2016年12月底,經IMA-CNMNC批准的獨立礦物總數已有5208種,在這5200多種新礦物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國外學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黃蘊慧先生在中國發現第一個新礦物-香花石以來,迄今國內已發現的新礦物有約 130 種,絕大部分都是以產地或成分來命名的,如香花石、黃河礦、水碳硼石、鋇鐵鈦石、氟碳鈰鋇礦、湘江鈾礦等。

陳銅鉛礦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以中國學者或華人學者姓氏命名的新礦物已有26種,其中以外籍華人學者姓氏命名的新礦物為 4 種。這體現了中國礦物學研究在國際上影響的進一步擴大。

張培善石

下面介紹幾種礦物命名的由來:

礦物名稱:章氏硼鎂石

被命名者:章鴻釗

由來:

章氏硼鎂石是1957年曲一華等人在大柴旦湖新發現一種含硼酸鎂鹽礦物,經化學分析,計算其化學式為MgO·2B2O3·9H2O。在自然界這種礦物首次發現。1960年在內蒙古包頭也發現了這種硅酸鹽礦物。為了紀念我國地質事業創始人之一章鴻釗先生(1897—1951),把它命名為章氏硼鎂石。章氏硼鎂石也是國際上第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礦物資源。

Advertisements

硼鎂石

礦物名稱:張衡礦

被命名者:張衡

由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王奎仁發現並命名的新礦物-張衡礦得到了國內外專家承認,填補了礦物世界的一個空白。

張衡礦是從LL4型球粒隕石標本的礦物細粒中發現的,它是一種迄今世界上未曾認識的天然礦物,由銅、鋅兩種元素組成,並含有微量的鉻、鐵、鉛等元素,為等軸體心格子無序結構。為了揚中華文明,激後人之志,王奎仁副教授欣然以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張衡的名字為這一礦物命名。張衡礦通過國內有關專家、學者嚴格審查后,報請國際礦物學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鑒定,經該委員會各國科學家的嚴格評審,得到認可。

張衡礦

礦物名稱:彭志忠石

被命名者:彭志忠

由來:

中國地質大學陳敬中講師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一種含錫、鋁、鎂、鐵、鋅、錳、欽、硅等多種元素的氧化物類新礦物,被國際礦物聯合委員會正式命名為「彭志忠石-6H」,國際編號58-010號。「彭志忠石」產於我國湖南安化白鎢礦區的花崗岩與白雲質泥灰岩的內外接觸帶,是以中國地質大學彭志中教授(已故)的名字命名的。

Advertisements

彭志忠石

礦物名稱:李時珍石

被命名者:李時珍

由來:

1988年,李萬茂等人在青海省錫鐵山鉛鋅礦氧化帶發現一種淡玫瑰紫色礦物。經研究,此種礦物是Zn和Fe3+的含水硫酸鹽,其理論化學分子式為ZnFe2(SO4)4·14H2O,是粒鐵礬的類似物。按化學組成,此種礦物應與粒鐵礬構成一個礦物族,並是其中鋅的端元成員,所以是

新礦物。為紀念我國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一1593),命名為李時珍石。礦物及其命名於1989年4月經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IMA)通過。標本存放在北京地質博物館和蘭州大學地質系。

李時珍

礦物名稱:袁復禮石

被命名者:袁復禮

由來:

化工部化學礦產地質研究院礦物學博士黃作良,在導師王淮教授的指導下,研究遼吉硼礦床時,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硼酸鹽礦物。為紀念已故著名地質學家袁復禮教授誕辰100周年,特將該礦物命名為「袁復禮石」。這個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國際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已於1994年4月1日批准。

袁復禮石

礦物名稱:塗氏磷鈣石

被命名者:塗光熾

由來:

謝先德等人在研究隨州隕石衝擊熔脈的礦物組成時,發現了一種未知的磷酸鹽礦物,它與脈中的其他高壓相礦物共生在一起。后經實驗證實了該未知磷酸鹽礦物屬於白磷鈣石的一種高壓多形,即γ-Ca3(PO4)2。經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批准(IMA-2001-070),

這一新高壓相礦物被命名為塗氏磷鈣石。典型礦物樣品現存放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地質陳列館。該新礦物是以我國著名的地球化學家、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創建人、新中國最早關注隕石學研究的科學家—塗光熾院士的姓氏命名的。2002年12月3日該命名獲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批准。

塗氏磷鈣石

礦物名稱:謝氏超晶石

被命名者:謝先德

由來:

謝氏超晶石是在湖北隨州墜落的隕石中發現的。國際上已批准和命名的另外9種超高壓礦物是:柯石英、斯石英、賽石英、林伍德石、瓦士利石、鎂鐵榴石、阿基墨石、玲根石和塗氏磷鈣石,它們分別屬於石英、橄欖石、輝石、料長石和白磷鈣礦的超高壓多形。謝氏超晶石是鉻鐵礦尖晶石的一種超高壓多形,化學成分與鉻鐵礦相同,但具有抖方的晶體結構,密度比鉻鐵礦高10%。此次天然超高壓礦物的發現對認識地球深部,特別是地慢的物質組成和結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2008年,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接到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委員會主席恩斯特的正式通知稱,根據該委員會20多位國際專家審查和投票,由陳鳴等人發現的一種未知天然格鐵氧化物被正式批准為新礦物,同時批准其命名為「謝氏超晶石」。這一新礦物以中國礦物學家謝先德的姓氏命名,他是國際知名的礦物學家,曾於1990年當選國際礦物協會主席,並於1994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謝氏超晶石

礦物名稱:陳國達礦

被命名者:陳國達

由來:

陳國達礦產於中國膠東金礦區埠南金礦的含金-銀的黃銅礦-石英脈中,為紀念陳國達教授對地質學作出的貢獻,將此礦物命名為陳國達礦。該礦物及命名經IMA-CNMMN於2004 年投票通過。2005年作者補充數據后,由CNMMN主席正式公布, 批准號2004-042a。

陳國達教授系中南大學地質系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對基礎地質,構造地質,成礦學的教育和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並於 1956 年創立了獨立的大地構造學派—地窪學說。陳國達礦的原型標本存於中國地質博物館,物件號: M10487。

陳國達礦

礦物名稱:丁道衡礦

被命名者:丁道衡

由來:

2004年,我們找到了與硅鈦鈰礦等結構的礦物,卻具有P 21/a空間群並且在結構的C(1)位上為Ti佔優。新礦物命名為丁道衡-(Ce)是為了紀念丁道衡教授(1899-1955)1927年首次發現舉世聞名的白雲鄂博REE-Nb-Fe礦床,以及Ce在礦物的稀土元素中居優。

其實,在20世紀後半葉,本礦物曾被做過系統研究。遺憾的是,上世紀60年早中期,因技術原因所限,該礦物的空間群被推測成C 2/m,於是被視為硅鈦鈰礦礦物種了。丁道衡礦-(Ce)新礦物及其命名業已被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批准。丁道衡礦-(Ce)的全型標本已存於中國北京地質博物館典藏(註冊標本號10000)。

丁道衡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