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田玉:和田玉的色皮(之二)

文/池寶嘉

和田玉的色皮雖然是次生的,但它與內質卻有密切關係。從古到今,所有的玉師審視一塊玉料,均存在「相玉」的重要環節。相玉,就是從玉的外表判斷質地,從色皮觀察玉肉,從色相分析優劣的審料過程。因此,皮與質具有密切關連。這種關連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厚皮子料

厚皮子料是典型的璞玉,在和田玉的出產地俗稱「石包玉」。兩千多年前楚國卞和三獻璞中之寶,後來成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世人皆知,很多專家研究,這就是和田玉厚皮子料。儘管這是傳說,但是現在有經驗之人收藏和田玉厚皮子料,剖開后無論內質顏色如何,細密潤澤的機率均很高。厚皮子料形成年代久遠。這類老皮子包裹著玉籽讓人看不透內質,賭一賭還是很有樂趣。

Advertisements

第二、薄皮子料

無皮或只有星點色皮的子料容易看清內質優劣。玉界有觀點認為玉質緊密才使鐵元素等不易沁蝕形成色皮。這種觀點雖有待商榷,但色皮很薄的子料,購入時比較安全,賭性小,這是一個事實。

第三、僵皮子料

僵皮子料

業界常說「僵皮出細肉」。僵皮子有兩類,一是石皮附著玉石,在水流中磨礪未褪除乾淨;二是子料的陰面本身就不好,就有僵的性質。雕琢玉師們常常發現,與僵皮子連接的玉質部分,往往出現很細的玉肉。所以,僵皮子並非全是石皮,石皮的皮層較鬆散,而有些僵皮是很堅實的。

第四、細皮子料

細皮子料

和田玉子料色皮光潤細膩,其內質多數細密。在色皮包裹面較大或全包的情況,以外皮的細潤度判斷內質尤為重要。

第五、粗皮子料

粗皮子料

Advertisements

如果和田玉子料外皮乾澀粗糙,內質很難是羊脂級珍品。乾澀的粗皮不會是長年在水流中沖刷的,玉籽沉積在干河道里,長期氧化的可能較大。這樣的地質水土條件,子料往往浸入積沉若干礦物元素,子料中的肉質呈混糖的可能性較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