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剖析:腎虛可大可小,再不重視就晚了

腎藏先後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過度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亦稱為元陰、真陰、真水。

腎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並使之轉化為能量,使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加快,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腎陰則抑制或減緩人體的過度的新陳代謝過程,使精血津液轉化為能量減少,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減慢,產熱相對減少,並使氣聚成形而為精血津液,精神也趨於寧靜內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調節控制著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精血津液的代謝過程。

中醫認為,腎虛分腎陰虛和腎陽虛,要根據不同的癥狀做不同的診治。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因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葯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而應慢慢調理。

腎虛陽虛癥狀:腰膝酸痛,或腰背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男性易陽痿早泄,婦女易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

陰虛癥狀:腰膝酸軟、兩腿無力,眩暈耳鳴,脫髮齒松,盜汗失眠,夢囈磨牙,口乾,尿黃,大便乾燥,男子陽強易舉或陽痿、早泄、遺精,婦女經少經閉,或見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溲黃 便干,舌紅少津,脈細數。腎為先天之本,腎中陰精,是一身陰液的總源。陰精虧損會引發各種疾病,如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消渴(糖尿病)等。

在預防方面,因起病與恣情縱慾有關的,應清心寡欲,戒除手/淫;如與全身衰弱、營養不良或身心過勞有關的,應適當增加營養或注意勞逸結合,節制性慾。

出現以上現象,應儘早根治。

添加微信(1932877871)直接說出您的問題,提前預約專家號,更有專業醫療人員為您送上健康解決方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