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沒有眼鏡可以戴,那他們近視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近視五百多度的現代人來說,不戴眼鏡完全做不了專業活。不戴眼鏡看人觀物的效果就像摘掉3D眼鏡看電影。要是在古代,他們該怎麼辦呢?

有人認為,中國早在2000年前就已是用眼鏡,但未找到史料記載。眼鏡真正出現在文書上的是明朝中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繫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

當然,在眼鏡出現之前,東漢王室劉荊的墓中已出土過金圈嵌水晶放大鏡,該鏡直徑1.3厘米,嵌水晶直徑1.1厘米,邊厚0.2厘米,中間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體5倍。

但是在古代,近視的人寥寥無幾。一個是讀書識字的人很少,二是毛筆書寫坐姿利於眼距,三是古代人常奔波於戶外勞作,而且古代蠟燭貴,還沒有電子產品。

Advertisements

被推測有得近視的古代名人:白居易、歐陽修、紀曉嵐、李白、韓愈、王安石、陸遊、辛棄疾等等。這些只是推測,事實就不得而知了。

由於當時的科學知識缺失,大部分人認為近視是精神不集中和心理狀態不佳所致。即便自己真的近視了,害怕周遭人的嘲笑,也不敢承認自己真的近視。

1937年,法國發明叫壓克力的塑料鏡片,不易破碎,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祖路公司一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受啟發,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沿用至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