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要注意的5個事項

很多朋友不了解煎煮中藥的一些事項,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整理煎煮中藥時要注意的5個要點,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1. 煎中藥的器具

最好用砂鍋、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鏽鋼鍋。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

2. 煎中藥前的浸泡

凡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作煎中藥。一般將中藥飲片適當加壓后,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cm為宜。質地堅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略多;質地疏鬆或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過久,導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20~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葯可浸泡1小時。

3. 煎中藥的火候

Advertisements

一般煎中藥時,未沸前用大火,沸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一般葯煮沸20~25分鐘;解表葯及其它芳香類藥物,沸後文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及補益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4. 煎藥次數

一劑葯一般煎煮兩次,即俗稱「頭煎」「二煎」。將「頭煎」「二煎」藥液合併混勻後分二次服用,成人每次150~200毫升,兒童每次50~100毫升。

5. 特殊藥物的處理方法

先煎,是指先入煎3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它葯同煎。如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貝殼類葯,例磁石、牡蠣等;須久煎去毒的藥物,如附子、川烏等。

後下,是指在其它葯「頭煎」完成前5~10分鐘時加入,主要是一些成分會因煎煮時間過長而揮發或破壞的藥品,如薄荷、白豆蔻等。

Advertisements

包煎,是將藥品裝入布袋中紮緊后與其它葯一起煎煮。主要為細粉類藥物,如滑石粉、蒲黃等;易黏鍋藥物,如車前子;以及易刺激咽喉的絨毛類藥物,如旋覆花等。

另煎,是指人蔘、西洋參等昂貴藥物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飲片吸附。

烊化,是指阿膠,鹿角膠等膠類葯先行烊化,再與其它葯汁兌服。

沖服,是指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一般為入水即化的葯或原為汁液性的葯,如三七粉、芒硝等。

煎煮中藥的幾個問題要了解

揮發葯蓋著蓋兒煮

熬藥時要不要蓋上蓋子,可不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不同的藥物,敞開蓋和蓋上蓋效果確實有差別。一些揮發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這類揮發性藥材很容易辨認,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且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蔘、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也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而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藥物最好不要蓋著蓋子煮。當然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假沸的葯多熬一會兒

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騰,但有的藥材,如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會有假沸現象,即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葯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藥效會受影響。

煮葯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藥都有些「懶」,打開自來水就直接用。其實,熬藥的水不能圖省事,還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后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