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王暉:婦人月經病治驗

月經病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及經質的異常或以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癥狀的疾病。那麼中醫該如何調理月經病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全國名老中醫王暉調理月經病的獨特經驗,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月經周期,即月經具有周期性、節律性,是女性生殖生理過程中陰陽消長、氣血盈虧規律性變化的體現。由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4個不同時期的生理節律構成。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月經周期分為月經期、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在各個時期,其病機病位、臨床表現、治則方葯均有所不同,應根據其各期特點,系統分析,全面考慮,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名老中醫王暉根據《內經》陰陽理論結合臨床實踐,針對婦人月經周期沖任陰陽消長的病機病理,提出「四調法」學術思想,即「勢調」「養調」「疏調」「平調」四法,謹察陰陽,西為中用,每獲殊效。

1. 勢調法

此法適用於月經期,現代醫學認為此期子宮肌層收縮,內膜血流減少,促使內膜組織變性、壞死。變性、壞死的內膜組織與血液相混排出,形成月經血。一般月經期無特殊癥狀,但經期由於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婦女出現下腹部及腰骶部下墜不適或子宮收縮痛,並可出現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少數婦女可有頭痛及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癥狀。

王師認為:此時天癸既至,任通沖盛,血室正開,血海由滿而溢,陽氣下泄,呈現「陽泄陰流」之徵。倘若機體生理功能失調,則月經的色、質、量、味以及行經時間亦有所變。王師強調此期承上啟下,至關重要,使得月經周期,循環往複,如環無端。既為一個周期的結束,也是新周期的開始。故而在治療上應以「勢調」為法,因勢利導,推陳出新,使胞宮排血通暢,氣血調和,以達去陳布新之功。

選方:丹梔逍遙散、四物湯等加減。

藥用:牡丹皮、焦山梔、當歸、芍藥、茯苓、白朮、柴胡、薄荷、甘草、川芎、香附等。

烘熱汗出、血紅量多,脈弦滑者,加生地黃、女貞子、旱蓮草、鱉甲等滋陰調經之品;頭暈乏力,血淡量多不止,脈細虛者,改生地黃為生地炭,當歸為炒當歸,川芎為炒川芎,加阿膠、艾炭、炮姜炭等養血止血之品;腹痛夾塊,胸部脹滿,量少色黑,舌紅脈弦者,加桃仁、紅花、丹參、蒲公英、小青皮、陳皮、月季花、三棱、莪術等疏肝解郁、活血通經之品;經期大便溏薄,日解數次,脈沉緩者,加扁豆、薏苡仁、肉豆蔻等健脾溫腎之品。

2. 養調法

此法適用於卵泡期中後期,現代醫學認為此時卵泡發育趨於成熟階段,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細胞呈增殖狀態,一般為月經周期第5~14日。此期帶下偏少,一般無明顯不適感。少數女性出現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倦怠腰酸,頭暈耳鳴等臨床表現。

王師認為:此時血室藏而不瀉,腎氣始發,血海空虛漸復,精血耗傷徐盈,沖任孱弱逐充,呈現「陰盡陽初」之徵。此期應以「養調」為法,養血益氣,調理沖任,促進陰長源充,為陰生陽長奠定基礎。

選方:八珍湯、歸芍六君子湯、聖愈湯、歸芍地黃湯、養精種玉湯等加減成方。

藥用: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地黃、芍藥、陳皮、山萸肉等。

神疲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脈細虛者,重用人蔘,加黃芪、山藥等大補元氣、健脾固本之品;四肢畏寒,腰脊酸軟,舌暗淡,脈沉細虛者,加肉桂、菟絲子、杜仲、桑寄生等補肝益腎、溫補腎陽之品;頭暈耳鳴,目乾澀糊,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加枸杞子、龜甲、地骨皮、女貞子、旱蓮草等滋陰補任、壯水填精之品。

3. 疏調法

此法適用於排卵期,現代醫學認為此期為卵泡期和黃體期的分隔,是指卵細胞被排出的過程,多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日左右。此期白帶量增多,偶有少腹脹痛、腰酸乏力之感。少數女性出現白帶異常,或伴有陰道少量出血等臨床表現。

王師認為:此時有錦絲帶下,津津常潤,血室藏瀉有度,若兩神相搏,合而成形,便成胎孕,故此期呈現「陰生陽長」之徵。此期應以「疏調」為法,疏通血氣,促進排卵。

選方:逍遙散、二至丸、二子二仙湯、歸芍六味丸、歸芍異功散等加減成方。

藥用:枸杞子、當歸、芍藥、白朮、茯苓、薄荷、柴胡、甘草、陳皮等。

腰膝酸軟,耳鳴神疲,脈沉細虛者,加六味地黃丸、杜仲等滋陰補腎之品;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者,加仙茅、仙靈脾、菟絲子等補腎助陽之品;少腹脹痛者,加延胡索、香附、川芎、丹參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品;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異味者,加黃柏、牡丹皮、焦山梔、淡竹葉、牛膝、滑石等清熱利濕止帶之品;帶下量多,色白質清,綿綿不斷,面色蒼白,神疲倦怠者,重用白朮,加蒼朮、山藥、荊芥、車前子等健脾益氣、除濕止帶之品;排卵期陰道少量出血,色紅質稠,伴五心煩熱,夜寐不安者,加生地黃、牡丹皮、女貞子、旱蓮草、地骨皮、荊芥炭、側柏葉等滋腎養陰、涼血止血之品。

4. 平調法

此法適用於黃體期,現代醫學認為此時內膜繼續增厚,呈分泌反應,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彎曲,間質疏鬆水腫,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受精卵著床。一般為月經周期第15~28天。此期少數女性易出現煩躁少寐,面部發疹,兩乳作脹,小腹墜脹,腰酸乏力,帶下增多等臨床表現。

王師認為:此時陰陽俱盛,若已受孕,精血匯聚,備以養胎,經停不潮;若未受孕,陰血已充,陽氣內動,血室滿溢,以待月經來潮,陽泄陰流,故而呈現「陰盛陽旺」之徵。此期應以「平調」為法,平衡陰陽,和調氣血,促進黃體成熟,為妊娠或月經來潮打下基礎。

選方:復方二仙湯、金匱腎氣丸、加味丹梔逍遙散、歸芍六味合二至丸加減成方。

藥用:仙茅、仙靈脾、知母、黃柏、黃芪、當歸、生地黃、甘草、芍藥等。

煩躁易怒,胸悶乳脹,多思善慮,少腹墜痛者,加柴胡、鬱金、小青皮、蒲公英、香附、川芎、丹參等疏肝解郁、清熱化火之品;胃脘痞脹,噯氣則舒者,加木香、陳皮、枳殼、佛手片等寬胸理氣之品;夜寐不安,面膚髮疹,小便色黃者,加酸棗仁、紫草、浮萍、蓮心、淡竹葉等清心導赤、涼血安神之品;四肢畏寒,小腹冷痛者,加肉桂、補骨脂、烏葯、小茴香等溫腎助陽之品;腰酸乏力,五心煩熱者,加六味地黃丸、女貞子、旱蓮草等補腎涼血之品。

本文選自《全國名老中醫王暉學術經驗擷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暉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夏季泡腳,加什麼「佐料」好?

肝臟好不好?自測一下就知道!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