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帶 融合—飛利浦Fidelio B8

人們能夠在家中憑藉一個小盒子聽到」動靜「的時候是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末,那時還得是家裡經濟稍微不錯點兒的才能允許你有一台台式錄音機,但還不能讓你抗到肩膀上去壓馬路。從這個」小盒子「中大多數人第一次知道了」羅大佑「」林憶蓮「」梅艷芳「」張學友「等一票老牌兒香港歌手。從此,如皸裂大地般枯燥單調的生活,得到了」盒子「的灌溉,萬千種情緒,都有相對應的聲音,不僅僅只是喜怒哀樂。

也是從這以後,聽得人多了,需求就擴大了,基數決定了市場需求,往後的幾年裡專業的音響設備開始出現,我原來在其他文章中提到過,這是最好的時代,是被大多數人所深知熟記的時代,是值得被懷念的時代,那就是組合多功能音響,DAT,CD機,扎堆兒井噴的二十世紀末。

Advertisements

這時品牌的增多,獨立外觀設計的介入,使得產品豐富多樣,在聲音能得到保障的同時,用戶能在其他方面有了更多一些的選擇權利。直到」家庭影院「的出現。

那時候」家庭影院「的概念席捲全國,甚至是90年代一些人在結婚時候必要的」三大件兒「之一,這在人民群眾的內心中是」有錢「的象徵。某種程度上說,這在當時叫做」剛需「。

而」山水「」CAV「」金正「先科」這些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幾乎是在一瞬間佔領了需要咬咬牙上「家庭影院」的那群人,稍微有些經濟能力的,都去選進口品牌了。可那時候人們對於家庭影院的概念幾乎是模糊的,因為在居住環境中播放電影、音樂的播放系統和把居住環境打造成「影院級別」標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混淆加上隨著社會發展迅速導致的生活節奏加快,除了業內人士,幾乎沒有人再去每天花上幾個小時去擺弄這些東西了,需求沒了,市場退潮,感官不夠靈敏的經銷商、品牌死了大半。於是音響消費市場的熱度退卻,活下來的人,想著出路,想著改變。

Advertisements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后,功能的整合,嵌入式的理念配合著無線、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家用音響產品無論是聲音還是外觀都已經不能和之前的東西相提並論。流媒體已然成為了主流,Dolby標也已經在幾百到幾萬的產品上全面覆蓋。時光荏苒,在連接耳朵和心靈的紐帶中,那幾個關鍵的帶扣,是要有優秀的」扣子「扣在到該扣到的位置上的。

比如說飛利浦的 Fidelio B8

2012年Philips宣布打造Fidelio品牌的時候,我想,攢了將近十年大招的老廠牌應該不會讓這個圈子失望。果然,X1的出現,印證了這個想法,再之後的X2,愈來愈穩。所以這次聽說他們有個好東西可以玩,我隨口就答應了,畢竟是大廠帶著最新且價值不菲的科技結晶讓你把玩個把月,機會實在難得。

起初,我以為Philips可能會把個人便攜音頻的一些東西乃至台式設備的新品甩給我玩,結果沒想到收到之後是兩個這麼大的傢伙…朋友打電話跟我吐槽,物流的小哥不肯搬上來給放到了寄存點,他倆跑去「吭哧吭哧」搬回來的…

玩了這麼多年,在拆開 Fidelio B8 包裝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個極其標準的「Soundbar」,可是這麼大體積,售價這麼高昂的soundbar,我之前所接觸過的產品中,只有哈曼卡頓的迴音壁和BOSE的Soundtouch 300和它定位類似,剩下的同類產品無論是在售價還是在硬體、聲音上都差的太多,沒有可比性。

因為這是個內部有著18個獨立揚聲器的硬貨,一般數量如此多的獨立揚聲器共同工作時,我們可以稱之為「陣列」,而且這18個獨立揚聲器得到了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認證,並匹配了飛利浦聲學實驗室研發的Ambisound音效技術。我前面說過Dolby標現在在大大小小几百幾千幾萬的音頻器材中都能貼,其實真的還挺不值錢的,但Dolby Atmos和一個單單的普通Dolby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想實現全景聲的話,在不偷換概念的情況下,是你所在的空間內,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物理揚聲器支持。不光是在平面擺個5.1、7.1那麼簡簡單單的環繞,而是立體的,包括上方、下方、條件允許的話還會有側方等多個角度的揚聲器支持,他所構建的,是一個環境,而不是環繞。

這一個硬性規定,就會把一定數量的產品擋在全景聲的門檻外,而Fidelio B8在硬體上達到了,但實際效果如何呢?

在測試中,我對內容進行了細化,除了把音樂風格常規分類以外,電影也主要分為大動態、和大量的人聲對白兩種。為的是儘可能全面的了解B8這一整套系統究竟能夠給使用者帶來多豐富的體驗。

首先上的是音樂,音源基本都為自己的CD原盤抓軌通過同軸或電視端的HDMI輸入,沒有使用藍牙NFC等無線連接是考慮到一個原因,在大功率且多揚聲器的音響器材中,即使藍牙擁有最新的APT-X高品質傳輸,但與有線傳輸相比,依然差距明顯。主要現象是聲音結像不實,整體聲音發暗,低頻突出,比較渾濁等。個人感覺,藍牙\NFC等無線連接技術雖然方便易用,但也要看產品的定位。比如B8這種,無線連接更多的是展示了產品強大的兼容性,但如果對聲音質量要求苛刻一些,就儘可能不要讓無線鏈接遮蓋了他本身的該有的鋒芒了吧。

一圈音樂風格試下來。在B8現有的三種模式(電影、人聲、音樂)下,音樂模式下的聲音更為「正常」,為什麼用正常二字呢,是因為其他兩種模式下,【電影】的低頻鋪的實在太散了,真的完全毫無保留的把各種錄音室專輯強行扭成了電影原聲,當你聽林宥嘉的時候都能出來一股子氣勢磅礴的勁頭,你覺得這感覺對嗎?

【人聲】下的低頻又收的有點過了,中頻突出的有點喪病,甭管是誰來唱,都感覺嗓子有點發乾,甚至有些毛躁。而音樂模式下,高中低三頻分佈基本上是個343的感覺,高頻不暗,低頻不躥騰到中頻,中頻結實線條感明顯,是個能賣到5000檔書架箱的聲音,不錯。另外這箱子對於爵士樂的瞬態和味道的把控極其到位,以至於在進行電影體驗的時候我順手就拽了個原盤的《Whiplash》。

電影體驗的時候,我選了仨片子,暴雪的良心情懷作《魔獸》、《Whiplash》和讓高圓圓

趙又廷定情的《搜索》。掌握了B8三種模式的聲音特性之後,這三部片子,我分別用了【電影】【音樂】【人聲】。

【電影】模式下的《魔獸》在幾個大場面下都成功的喚起了我的雞皮疙瘩,動態和氣勢都完全的超出了預期,氣氛的營造相當出色,除了有一點,剛開始覺得全景聲帶來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把低音炮從牆根往出挪了半米之後,效果好了很多,但也有一點讓我明白,全景聲的營造和家庭環境的以及環境內都放了些什麼東西,放在了哪兒,都關係太密切了。終於,我們回到那個老問題。

」在居住環境中播放電影、音樂的播放系統和把居住環境打造成「影院級別」的標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過真的,經過小20年的發展,如今這套箱子的表現,已經從根本上超出了當時電影院的效果,可能有人會說我強誇,但你要懂的兩個詞,什麼是民用領域,什麼是非民用領域。

《Whiplash》,果然Miles Teller敲完第一個小節,我就已經樂了,這他媽才是我要的效果啊,電影級別的錄音後期會修的稍微誇張一些,但目的就是為了取悅觀眾的耳朵,音樂表現力豐富,才能襯托出整部電影的氛圍,你看的才會爽。但為了評測,這部片子沒有時間從頭到尾的看完,實在有些可惜,畢竟國內電影院沒有上映,以後如果會放也是一些小型影院,比如電影博物館放映EVA那樣。

《搜索》呢,是部好片子,預言一般的在5年以前就講了網路輿論究竟能致人到何種地步。名導演,選角牛逼,演員演技也都炸裂。人聲模式下,每一個人嘴裡頭說的話,都清晰了,因為密度加強了,也就是這個密度才會導致放音樂的時候人聲發乾。但是到了電影對白這兒就會加強語氣、情緒的表達,但這個模式如果台詞爆多的電影從頭到尾看下來會有點疲勞,因為僅是幾個爭吵的片段,我就已經皺眉了,有用,但不實用。

B8的綜合素質很強,包括強大的兼容性啊,你不聽歌不看電影插個主機打個遊戲也是可以的,你願意走電視也行,願意插主機也可。聲音輸出端輸入端都比較隨意。且在使用中有一個點,我覺得是優於同類產品的。我之前在其他文章中曾經說過,BOSE的音箱無論多小到多大,都涉及到一個」擺位「的問題,且還是獨立的單個箱體。」擺位「一般會在落地的HIFI箱子中才會涉及到,因為箱體擺放的角度是會影響整體聲音形態的。尤其是家中聲音環境比較複雜的情況下會更為突出,箱體靠牆太近,低頻就會出現過量淹掉其他頻段的現象,而B8在這方面卻沒有明顯的問題出現。低音炮靠牆,也只是會出現全景聲效果的減弱,並沒有轟隆隆的低頻產生共振或者轟頭。這得益於低音炮底部的鏤空蜂窩狀反射底座,把一部分過量的低頻抵消掉了。

目前B8的官方售價是在18888,還是那句話,在如今的音響市場中,即使你是紐帶上的一顆大扣子,也該把自己扣對位置,畢竟,聯接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