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你應該了解的關中八景!

關中八景,所在地長安,又名長安八景,是八處關中地區著名的文物風景勝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述了關中地區的錦繡河山。這塊碑石刻於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碑面書、畫、詩為一體,分十六格,一景一畫,即: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八景之一:華岳仙掌

「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山以它的奇瑰壯觀與神奇傳說,成為「關中八景」之首。仙掌是華山東峰奇景之一。掌跡在東北處的仙掌崖上,在東峰是看不見的,「在華山車站附近才會看得真切,它五指具備,宛如左掌。作為關中八景之首,的確是值得觀賞的一處美景。

八景之二:驪山晚照

Advertisements

驪山位於陝西省臨潼區境內,屬於秦嶺支脈,周圍有華清池,烽火台,兵馬俑等遺址。遠望驪山松柏滿山, 一片蒼鬱,實像一匹純青的驪馬, 美如錦繡。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映照中塗上一抹紅霞,非常美麗動人,人稱「驪山晚照」。周秦漢唐以來,驪山是皇家園林地,當夕陽西下,景色格外綺麗。

八景之三:太白積雪

「太白積雪」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里採錄的古老傳說中就有記載:「太白山南連武功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皚然。」這是「太白積雪」一詞的最早出處。它指的是在過去寒冷的年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皚皚、銀光四射,景色格外壯觀。清代朱集義在「關中八景」中對太白積雪曾這樣描述:「白玉山頭玉屑寒,松風飄拂上琅玕。雲深何處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寒。」

Advertisements

八景之四:曲江流飲

曲江池位於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曲江池常年兩岸樓台起伏、宮殿林立,綠樹環繞,水色明媚。每當新科進士及第,總要在曲江賜宴。新科進士在這裡乘興作樂,放杯至盤上,放盤於曲流上,盤隨水轉,輕漂漫泛,轉至誰前,誰就執杯暢飲,遂成一時盛事。「曲江流飲」由此得名。

八景之五:雁塔晨鐘

「雁塔晨鐘」是清代「關中八景」之一。是指陝西省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的小雁塔及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清代每天清晨薦福寺寺內的僧人會定時敲鐘,清脆悠揚的鐘聲響徹西安古城上空,數十里內都可聽到。鐘聲清亮,塔影秀麗,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清亮的鐘聲從塔院深處傳來。空靈的鐘聲把人帶到悠遠的境地。因此小雁塔及其古鐘即「雁塔晨鐘」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八景之六:灞柳風雪

「灞柳風雪」是「關中八景」之一。在西安市的灞河(古稱灞水)附近最為著名。西安市境內東有灞水,秦漢時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橋,名曰「灞橋」,其位置在今灞橋鎮西北方向5 公里處的上橋梓口村以西,灞水兩岸多植柳樹,每年到得春天,灞橋兩岸綠柳覆蔭,柳絮漫天,飄飄揚揚,恰似春日裡的一場雪,景況極美。古橋石路半傾欹,柳色青青近掃眉。淺水平沙深客恨,輕盈飛絮欲題詩。這首詩描寫的正是「灞柳風雪」的美景。

八景之七:草堂煙霧

神奇的「草堂煙霧」,出自於草堂寺寺內的一口古井。草堂寺位於陝西戶縣東南方,它南對終南山的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這裡曾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第一個國立譯場。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這裡林茂竹秀,幽靜清雅,超凡脫俗。古井內經常出現的煙霧升騰的奇景,更給這裡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據當地人傳說,古井的井壁有一塊石頭,每當一條蛇卧於石上,就有一股白氣從井中冉冉升起,在寺廟上空繚繞盤旋。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即由此得名。

八景之八:咸陽古渡

咸陽古渡是秦中第一大渡,即咸陽從古至今的渡口,本為漢唐西渭橋(即便門橋)舊址。咸陽,故址在今咸陽市東南里許。橋廢后,至明嘉靖(1522——1565)年間,以舟為橋,后則冬春設橋,夏秋舟渡。通隴通蜀,欸乃之聲,徹夜不息,為秦中第一大渡。咸陽古渡幾千年,名聞遐爾。贊曰:往來名利之客,絡繹不絕。沽舟泛泛,漁艇悠悠。黑鰻赤鯉,沉浮於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於煙波之上。樵士羊腸而往,牧童牛背而歸。歌喧鬥草,曲唱採蓮。助詩家無限精神,是為一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