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真跡欣賞

清代皇帝《乾隆》御筆真跡

乾隆的母親畫像

弘曆在芭蕉葉上練習書法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一1799),愛新覺羅·弘曆,世宗四子。清代皇帝,1735一1795年在位。繼位后,先後討平西北、西南,抗擊廓爾喀入侵,拒絕英使馬戛爾尼的無理要求,鼓勵墾荒,頒布禁書令,迭興文字獄,開四庫全書館,編纂《續三通》、《皇朝三通》等。晚年,自號十全老人,陶醉於文治武功,聽任和砷專權,日益腐敗。

乾隆自幼就接受漢族傳統文化教育,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一不精,文化修養很高,執政后也十分重視文化建設,「稽古右文,崇儒興學」。他對於書法的嗜好和倡導,比之祖父康熙更勝一籌,歷經數年,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御覽、御批、欽定多部傳世藏帖,集我國歷代書法藝術之大成,特建「淳化軒」藏《淳化閣帖》,一時帖學之風大熾。大學士梁詩正等贊曰:「皇上性契義爻,學貫倉史,每於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雲章霞采,鳳翥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復品鑒精嚴,研究周悉,於諸家工拙真贗,如明鏡之照,纖毫莫遁其形。仰識聖天子好古勤求,嘉惠來學,甄陶萬世之心,有加無已。」

乾隆的書法從學習趙孟頫入手。乾隆本人雅賞趙孟頫的書法,心慕手追,身體力行。遊覽名勝每到一處,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髮,在宮中、御園、名勝古迹、寺廟等幾乎到處可見其墨跡,至今海內乾隆御碑甚多,其擅書之名流傳普遍。

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發現,書學起步仍是康熙時流行的宮廷書法,后在承學各家中選定趙孟頫豐圓肥潤的書法。從存世的乾隆書跡看,他的字字體稍長,楷書中多有行書的筆意,行書中又往往夾雜著草書的韻味,點畫圓潤均勻,結體婉轉流暢,缺少變化和韻味,並無明顯的成就,這或許體現出一代天子的氣度,評者稱其「雖有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其作品因其特殊性一直得到了收藏家的關注。

乾隆御題序 -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乾隆御題序 -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乾隆御制平定苗疆得勝圖序

御題格登鄂拉斫營 -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御題平定伊犁受降 -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御題鄂壘扎拉圖之戰 -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趙孟頫

生卒年:1254——1322年

代表作:《水村圖》、行草《絕交書》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

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

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也。

《水村圖》

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

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人騎圖》

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

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滾塵馬圖》

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

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複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

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

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紅衣羅漢圖》

儘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

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雙羊圖》

鑒於趙孟頫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散藏在日本、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絕交書》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汲黯傳》、《膽巴碑》、

《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

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臨《蘭亭集序》

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

趙孟頫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鳥,

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

趙孟頫書法欣賞

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

他畫的花鳥,成為以後的範本。他的畫作,遺存的有《重漢疊嶂圖》卷(在台灣),

趙孟頫小楷欣賞

《雙松平遠圖》卷(在美國〕,《鵲華秋色圖》卷(在台灣),

《秋郊飲馬圖》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紅衣羅漢》圖卷(在東北)。

其《人騎圖》,人物雍和,意態從容,很有韻味。

《郭沫若》行·草書法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著述頗豐。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中國新詩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公認的文化領袖。

《暮春圖》

一幅雍正和乾隆在一起的《暮春圖》很獨特,看著象文人畫,卻是義大利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的作品。也許是看到他父親為澄清「謀權篡位」的問題而傷透腦筋,這幅畫用一支花從雍正的手中傳遞到弘曆的手中,多少象徵了權力的正溯,放出清晰的政治信號。弘曆也在畫上提了一首詩,「寫真世寧擅,繪我少年時,入室憣然者,不知此是誰。」

從郎世寧為乾隆作畫數量之多,足見弘曆和這個義大利畫家的親密關係。

毛澤東喜愛詩詞、書法,造詣甚深,其字體深受晉唐楷書和魏碑的影響,既瀟洒飄逸,神采飛揚,既廣采博取,又獨具風格。毛曾說:「學字要有帖,學好后要發揮。習字要有體,但不一定受一種體的限制,要兼學並蓄,廣采博取,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風格,才能引人入勝。」

鄧小平書法:

胡錦濤書法:

胡總的字顯得飄逸、瀟洒!筆力有勁,頗顯功夫。

馬英九,其父親馬鶴凌的家教甚嚴,早在馬英九孩提時便要求馬英九以湘人曾國藩的「唯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作為座右銘。不但要求熟讀《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左傳》、《論語》等經典,也要求馬英必須將書法練好,可謂學養深厚。

蔣介石書法:蔣中正(1887—1975),中華民國總統,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字介石。蔣字平和,中正,規矩,陰柔。字如其人,有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有仁者風度,不夠狠,不夠精密,筆力弱。蔣字中規中矩,和他的行事為人類似,和他倡導的傳統儒家文化也相和相稱。

秦檜的書法作品,恐怕見到的人不多,但他的書法的確不錯:遒美健秀,典麗而又氣韻流暢,細細品來,似師於王羲之而又不囿於逸少,可見其練書法是一個很有心得的人。但他的作品長期很少有人品論,為之推崇的更是寥若星辰。

梁啟超書法:

梁啟超書法進入了「氣定神閑,溫文爾雅」的境界,首先是他於書法傳統深厚的功力和深刻的領悟,其次是他廣博的學識和多方面的修養。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一位蜚聲中外、知識淵博的學者,他不但是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書法家。其楷書用筆沉著穩健,方圓結合,輕重、徐疾、提按分明;既在每筆之中體現運筆的規範,又在結體中生髮出豐富的運筆變化。

袁世凱, 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後來復辟稱帝被推翻。

汪精衛(1983-1944),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廣東三水。原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親日派首領,中國歷史最臭名昭著的大漢奸之一。工書,師法董玄宰。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倒了和珅,富了嘉慶」這幾句民間廣為流傳的話,是對清朝貪官和珅擁有財富的形象描述。和珅 字致齋(1750~1799),他精明敏捷,辦事幹練,高宗倚為心腹,乾隆後期,權勢最大。雖然貪污是他的最大的過錯,但他的才華還是應該得到承認。

康生,中國共產黨前中央副主席。長期領導秘密戰線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曾和林彪、江青等集團相互勾結,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成員之一。康生知識廣博,真草隸篆樣樣皆能。

江澤民書法

蔡京書法:

曾國藩書法

陳獨秀是現代文藝理論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還是中國共產黨主要發起人、早期領導人之一,他還是一位碑帖兼寫並有理論研究的書法家。他認為寫字如作畫一樣,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鍛煉內勁,天分表現外秀,字要能達內勁外秀。陳獨秀的是非功過,如今已毋需我輩贅述。但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其偉大功績卻是誰也不可抹煞的。陳獨秀在詩學、文字音韻學以及書法上的造詣都是相當精深的。

江青 ,師習毛體,頗得要領,不容易。

姚文元書法

華國鋒1921年生於山西省交城縣一個製革工人家庭,原名蘇鑄,因革命工作需要,改

1941年,華國鋒同志在山西省交城縣關頭村

名為華國鋒於,享年87歲。書法渾然大氣、遒勁有力,得顏體真傳。

林彪書法

唐伯虎書法真跡《落花詩冊》欣賞!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后縱酒澆愁,傲世不羈。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遊」,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洒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 由於其瀟洒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