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佛性」藝術家,你愛嗎?(一)

至上—靜-海(十)

由於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形成了知識爆炸的局面。在政治、道德、文藝各個領域,各種新的問題層出不窮。當代藝術中的大部分作品呈現出兩個方向:一方面是對已經逝去的現代社會的認同,另一方面是一種失掉現代性所感到的迷惘。這是一種生活間隙時期的感受,是失掉信仰的「精神危機」。

在近代工業化進程中,人性正日益淪喪。要使藝術從對生活的實驗中回歸,當代藝術其實更應該注重內涵的元素而非表相的形式,關注我們內心深處的精神能否超越表面的社會性層面,回到自己內心的精神層面,恢復真性的東西。心態的平衡和文明的平衡是現在最重要的,在這樣一種文化轉換態勢下,通過藝術家的「借物」呈現物質背後看不見的靈性或是隱性精神更重要的層面,不僅回到了聯接傳統的文脈進程中來,更進一步回到了個體生命感知這樣一個鮮活的經驗中來。正如韋伯所說:「在這些狀況下,藝術變成一個越來越自覺地把握到的、有獨立價值的世界,這些價值本身就是存在的,不論怎麼來解釋藝術,都承擔了一種世俗的『救贖』功能。」

Advertisements

蘇上舟的宣紙疊拼

蘇上舟將雪白或著色的宣紙輕輕撕成一條條,然後憑藉自然的手工感覺和嚴謹的邏輯構建,粘貼成各種圖像。他的作品意圖消解所有國畫當中的技巧對於作品本身的束縛,打破傳統水墨的二維限制,使之介於平面的畫和立體的裝置之間,以期提供一種創新的可能性。手工的感覺是自然的,有時候又會有不可掌控性,經過繁瑣的撕、折、貼等工序,使人在作品的每一個進展階段都能入靜,用心去體會與作品之間的默契和共融,最後呈現出寧靜、樸素、超凡的精神性的美感,把作品提高到靈境的高度。

整個創作過程滲透著巨大的手工性勞動,他如同做「日課」一般沉浸在漫長的製作之中,手上的物質和對物質的觸及演變成單純的精神性勞動,由此實現了藝術形式內在的轉換和藝術意義本質的升華。他的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東方思維的當代體現。對紙的運用和處理,可以說是當代的手法,但超越這些物質的材料表象,他述說的是東方哲學的禪機:形而上者謂之道。這個「道」就是宇宙及其生命的運行。這才是蘇上舟堅持「至上」的根本奧秘。他所作的,正是對材料、媒介和表現方式的超越,建立起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內在聯繫。

Advertisements

他認為:「優秀的藝術家總是出色的『發現者』。他可以去發現最日常的事物和材料之美,並將之運用到藝術創作中,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段,在深具哲思的藝術思想的指引下,使之具有靈性和神性以及藝術上無限的想象。」

至上—靜-海(一)

蘇上舟一直執著於對生命、死亡等哲學問題的思考,用撕成條帶狀的宣紙創作的《至上》系列作品有意識地控制渲染,有序地疊拼出筆斷氣連、墨分五色、氣韻生動的山水畫,呈現出沉靜高遠、內斂強大的精神力量,每幅作品彷彿只是將簡單元素進行無限解構、拼貼、重組,卻無不如《天問》一般,用億萬個細小聲音對一個「至上」的世界發出關乎天地、生死的詰問和追索。

在藝術家那裡,超越性的追求是一種內心的活動,但是在視覺的呈現上,又總有具體的圖式。蘇上舟是一位不謀求固定圖式的藝術家,他在不同階段對不同的媒介材料感興趣,出於他的精神訴求。在他那裡,物質性的材料只是「器」,而追求「道」,才是他的精神指向和文化訴求。


原文:《讓當代藝術多點精神和信仰》- 李坤凝

資源出處:《收藏投資導刊》2016年4月總131期

更多精彩內容鏈接:

金陵三傑——書畫市場誰主沉浮?

書畫|淺談八大山人作品——藝術價值及辨偽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藝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