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名城布爾諾

捷克名城布爾諾

網路上眾多旅友對捷克的布爾諾諾不感興趣,發帖奉勸後來人「不看也罷」,其實,如果你能深入了解一下布爾諾的歷史和現狀,就會發現,布爾諾還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看一看的地方。它之所以沒有能夠激發出你的興趣,是因為你對它還不十分了解。

布爾諾(Brno),捷克南摩拉維亞州首府,捷克的第二大都市、重要工業中心和鐵路樞紐。人口不到40萬。公元5~6世紀,克爾特人定居於此。克爾特語「布爾諾」意即「小丘之城」。13世紀初為日耳曼殖民地,1243年建市。16世紀后成為摩拉維亞的經濟、文化中心。居民以捷克人為主。市內建有馬薩里克大學、石油工業學院、亞納切科音樂與戲劇學院等著名的高等學府。保存有城堡、教堂等中世紀古建築,城北有天然溶洞等自然景觀。

Advertisements

布爾諾很早就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1847年就安裝了煤氣街燈,1867年就有了電車。

1805年拿破崙曾指揮過

有名的「奧斯特利茨戰役」,

戰場就位於布爾諾

東南10餘公里斯拉夫科夫,

因法、奧、俄三皇在此坐鎮指揮作戰,

史稱「三皇會戰」。

結果奧俄聯軍被拿破崙擊敗,

法軍班師回朝,

建造了著名的巴黎凱旋門

以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

而奧軍的失敗則直接導致了

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和

神聖羅馬帝國的解體。

我們從布爾諾托馬斯教堂下車,

由南往北開始布爾諾老城區遊覽。

托馬斯教堂坐西朝東,

這裡最早是奧古斯汀修道院,

由卡爾四世大帝的兄弟

盧森堡大公約翰·海因里西修建。

後來修道院毀於戰火,

1665~1675年在修道院原址上

Advertisements

修建了托馬斯教堂。

托馬斯教堂北側的廣場上

有一尊青銅騎士像,

馬腿超長,長得不成比例。

典型的「胸部以下都是腿」。

沿著通往自由廣場的拉欣街一路往北走去,

但見窄窄的街道兩側高樓聳立,

樓群中一座高達92米的哥特式尖塔

如同鶴立雞群,十分醒目。

這就是著名的聖雅各布教堂。

聖雅各布教堂

(又譯「聖傑克教堂」),

始建於1201年,

服務於居住在此的日爾曼人。

1368~1405年,

教堂周圍新建了幾個小堂,

形成一個特別的城市建築群。

教堂鐘樓始建成於1592年。

教堂內部的巴洛克裝飾完成於1766年,

教堂里設有文藝復興式的祭壇和聖器室,

十分華麗。

還有建於1525年的石造佈道壇,

其周圍有精美的浮雕。

此外,這個教堂的十字架聖像絢麗多彩。

1995年教堂被列為國家文化古迹,

是布爾諾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

聖雅各布教堂於1340年

在教堂隔壁的地下室設立納骨處。

聖雅各布教堂地下室擁有歐洲第二大納骨處,

據估計納有4~5萬具屍骨。

納骨處通常不向公眾開放。

離聖雅各布教堂不遠

就來到了布爾諾自由廣場。

自由廣場是布爾諾繁華的商業中心,

周圍有許多商店、咖啡店和餐廳。

這裡是古建築薈萃之地,

最為著名的有杰特里赫斯特尼宮

(現為摩拉維亞博物館)

和建於1600年的布爾諾劇院等。

自由廣場舊名「下市場」、「大廣場」,

位於布爾諾舊城中心,廣場呈三角形。

廣場始建於13世紀,

當時的富人和貴族在此建造豪宅,

1679年建起的鼠疫柱,

逐步形成了城市廣場格局。

20世紀初廣場大規模重建為文藝復興風格。

1945年布爾諾遭盟軍轟炸,

廣場周圍建築被嚴重摧毀。

2006年廣場重建並被改為步行區。

自由廣場上正在舉行廣場演唱會。

鼠疫紀念柱設立在自由廣場的東南角,

頂端站立的是白色鑲金的聖母像。

紀念柱建於1680年,

是為了紀念在1679年-1680年

橫掃歐洲的那場鼠疫。

歐洲很多地方都有這種

紀念上帝庇佑人類戰勝黑死病的紀念柱。

2010年在自由廣場上

樹立了一個黑黢黢的巨型炮彈狀物體,

據說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藝術品」。

它的功能是一座報時鐘,

這座造型特別的報時鐘造價

一千兩百萬克朗(相當於60萬美元)。

是為了紀念1645年瑞典攻打這座城市時,

教堂鐘樓在11點提前報時

而讓瑞典人退兵的歷史傳說。

利佩勛爵房屋位於自由廣場西側,

建於1589-1596年。

外牆裝飾是在19世紀時加上去的,

採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

建築的內部有一個拱廊,遍布商店。

順著貫穿廣場的有軌電車軌道,

來到廣場北端的馬薩里克大街,

有許多販售紀念品和服飾的商店,

著名的波西米亞水晶在此也能找到蹤跡。

馬薩里克大街盡頭是著名的「捲心菜市場」。

捲心菜市場,

位於彼得羅夫山下,

依就略微傾斜的緩坡而建,

又名「綠色廣場」。

這個廣場創建於13世紀。

現在這裡成了蔬菜水果集市。

每天開設早市,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在這裡出售,

十分熱鬧。

早市散后,廣場顯得十分安靜。

捲心菜市場中央有一座建於1695年的

帕爾納斯噴泉和3位分別代表

巴比倫(皇冠)、波斯(聚寶盆)

和希臘(箭袋)的女神塑像。

在古希臘神話故事中,

帕爾納斯山是九位文學、

科學和藝術女神繆斯居住的地方。

諸神之外,

還有一個身姿輕盈的小天使,

但見他甩開雙臂,單足立於一琴鍵上,

背上卻只有一個張開的翅膀。

他就是音樂神童莫扎特。

他曾與姐姐來到布爾諾同台獻藝,

令布爾諾居民念念不忘,

昔日中歐最古老的劇院

(現名布爾諾國家劇院)

現在仍以演出莫扎特作品為主。

捲心菜市場上坡通往彼得羅夫山上

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

的小巷口又聳立著一座

「三合一」紀念柱。

捲心菜市場西北的彼得羅夫山上,

矗立著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

這座教堂是捷克國家文化古迹。

當初建的是一座羅馬式基督天主教堂。

14世紀后教堂被改建成了哥特式建築。

高達84米的哥特式鐘樓建於1905年。

兩座高聳的尖塔是布爾諾最顯著的地標。

教堂內部裝飾採用的是巴洛克風格。

奇怪的是教堂每到上午11點

就會敲響午時12點的鐘聲,

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歷史傳奇故事。

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時期,

瑞典軍隊兩次圍攻布爾諾,

久攻不下,最後一天,瑞軍統帥決定

如在午前仍不能得手就撤退。

布爾諾市民獲悉這一消息后,

在11時提前敲響午時鐘,

瑞典人聞聲撤退,圍城解除。

從此,11點敲午時鐘傳統延續至今。

就連來自東方的中國人也看得出

教堂的內裝飾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

高聳的尖塔,斑駁的外牆,

高踞彼得羅夫山巔的

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

成為布爾諾最為顯著的地標。

站在布爾諾的任何一個角落,

抬頭即可看見這座巍峨的大教堂。

當天的晚飯就在距離自由廣場

不遠的「上海酒店」享用的。

據說布爾諾的捷克人挺欣賞中餐的,

很多捷克人會熟練地運用筷子。

非常難得,

我們這次旅程不同以往,

在布爾諾的住宿被按排在

距離「自由廣場」不遠的

市中心「斯拉維亞酒店」。

入住酒店已時近黃昏,

暮色中看見路邊停放著一輛粉紅色的坦克,

好奇心大發。

翌日清晨,早早起床,

下樓上街,作了一番尋訪。

首先就近探訪了布爾諾著名的

馬薩里克大學和亞納切科音樂與戲劇學院,

前者以捷克斯洛代克共和國

首任總統馬薩里克命名,

後者以捷克三大音樂家之一的亞納切科

(另外兩位是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

這兩所大學隔街相望。

捷克著名的馬薩里克大學校門口的塑像。

托馬斯·伽里格·馬薩里克(1850~1937)

捷克「共和國之父」,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任總統,

1918~1935年在位。

捷克著名的亞納切科音樂與戲劇學院,

學院以捷克著名音樂家亞納切科命名。

亞納切科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帶有濃郁的捷克民歌民謠風格。

街道頂頭有一座紅磚砌就的教堂,

人稱「紅教堂」,

紅教堂大門口停放著

一輛粉紅色的蘇制T34輕型坦克。

這是捷克藝術家大衛·塞爾尼的

「現成品藝術」作品《粉色坦克90》。

1945年,這輛編號為23的坦克

作為蘇聯紅軍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

先頭部隊率先攻入布拉格,

是年七月,當時的蘇聯政府

把這輛坦克捐贈給布拉格市,

以紀念蘇聯紅軍解放布拉格。

1991年4月27日一位名叫

大衛·塞爾尼的青年藝術家

把這輛T34型輕型坦克刷成了粉紅色,

並命名為《粉色坦克90》,

以紀念T34坦克停產的年份。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

這輛坦克被移放在

布爾諾紅教堂大門前的三叉路口。

有人認為把殺人武器坦克

刷成粉色的「現成品藝術」,

是把武器的陳列轉化為藝術品的展示,

展品成為反戰的象徵。

摘自網路圖片

蘇軍坦克碾過春天的布拉格

其實,

換一個角度更能理解這輛粉色坦克。

布爾諾是捷克僅次於布拉格的工業中心,

機械工業發達。

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斯柯達兵工廠

(全稱「塞斯卡-直波爾約夫卡兵工廠」,

或稱「布爾諾兵工廠」)

在二戰中,

德國「閃電戰」的開路先鋒就是坦克,

德國「V2」坦克曾馳騁歐亞大陸,

所向披靡。

因戰爭的需要,

「V2」坦克曾在

德佔布爾諾兵工廠大量生產。

後來,蘇制「T34」輕型坦克聞世,

並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戰中,

大顯神威,擊潰了「V2」。

戰後,蘇聯的T34曾放在

布爾諾兵工廠生產,

成為許多東歐和亞非國家陸軍的基本裝備,

直至1990年才停產。

1968年,爆發震驚全世界的名為

「布拉格之春」的

捷克斯洛伐克國內政治民主化運動,

后被以蘇聯為首的20萬華約成員國軍隊

和5000輛坦克的武裝入侵宣告失敗。

由此可見,

在現代史中坦克已成為捷克人民

難以忘卻的切膚之痛。

抗戰中中國軍隊配備的

「捷克式輕機槍」也產自

布爾諾斯柯達兵工廠,

在實戰中,捷克式輕機槍在和

日軍裝備的歪把子機槍對射中佔盡上風。

解放后,捷克式輕機槍一度成為

解放軍步兵的標配。

摘自網路圖片

近年來中國馬路上跑的

「斯柯達」轎車也來自

布爾諾斯柯達兵工廠。

站在坦克履帶旁,

忽聽一陣隆隆的軌道電車聲,

開來的是布爾諾的頭班電車。

捷克產的軌道車輛舉世聞名。

電車響著清脆的鈴鐺聲,

由東往西急馳而去。

電車行駛的前方是

第一縷朝陽照耀下的

托馬斯教堂。

昨天下午,

我們的布爾諾之旅,

就從這裡出發。

………………

圖文:龍城老高

快樂攝影 攝影快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