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錯——鈕文新

 

       近期由於理財、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市場基金的快速發展,企業、居民存款與金融機構存款之間在季末季初轉換更加頻繁,進一步加大了一般存款的季節性時點波動。這是央行在分析7月份存款為什麼大幅減少時給出的一條理由。原因分析是正確的,但它始終不給解決方案,這是嚴重的錯誤。其實,這段話已經明確指出,理財、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市場基金的快速發展,已經導致中國金融市場的大起大落,並同時誘發中國金融短期化趨勢。這是央行調控失敗的典型特徵,但央行不思悔改。

       為什麼說這是央行嚴重的錯誤?其關鍵原因就在於央行所給出的「基準利率體系雙軌制」。我們曾經呼籲過,既然中國尚未實現利率市場化,那央行就必須依從「利率市場化之前」的、現實的基準利率體系作為宏觀調控的目標。而不是現在這樣,被管制的存款利率表達一套基準利率體系,而貨幣市場又另外表達一套基準利率體系。

Advertisements

       正因為基準利率雙軌制,使得現在同期存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之間存在著約2個百分點巨大的利差,這就給市場留下了「制度性套利」的空間。於是,就有了餘額寶之類的「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市場基金」的快速發育;於是,就有了貨幣市場基金與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銀行被管制的低息存款被互聯網基金搶劫,而銀行為了保住存款份額,維繫貸款穩定,不得不一再提高理財規模和預期收益。雙方拳腳之間,大幅拉高了整個社會的資金成本,而最終倒霉的是企業;如果企業進一步將融資成本向後端商品價格傳導,那最終倒霉的是全體中國老百姓。

       如此淺顯的道理,央行的金融專家不會看不懂。那為什麼還要維繫「基準利率雙軌制」?還要保護「制度套利者」?這難道不是一個重大錯誤嗎?所以,央行必須加以認真修正,而不是等待「利率市場化之後的自然解決」。因為,利率徹底市場化之前維繫兩年的基準利率雙軌制,中國金融市場的混亂將損害中國經濟。7月份的數據已經證明,在「制度套利」規模驟增的背景下,中國金融成本居高不下,已經導致中國企業有效貸款需求不足。

Advertisements

       但央行卻認為,在「三期疊加」、經濟運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以及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的背景下,有效貸款需求沒有過去那麼旺盛,6月份貸款大幅沖高消耗了較多的高質量貸款項目儲備,金融機構需要一些時間來補充。這是明顯的因果倒置,經濟下行壓力、有效需求不足難道不是央行長期執行緊縮貨幣的結果?難道不是央行長期推高貸款利率的結果?難道不是央行長期容忍「基準利率雙軌制」的結果?

       所以,當務之急不是加大貨幣供給,而是統一基準利率。如果不去統一基準利率,而只是簡單地加大貨幣供給,那貨幣供給越大,制度套利規模越大,金融結構扭曲會越加嚴重,而壓低金融成本將事倍功半。同樣如此,不統一基準利率,套利操作將讓央行的貨幣操作作廢,使貨幣政策效率越來越低,而金融短期化趨勢將愈加惡化。這已不是簡單的金融問題,而是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問題。可以肯定地講,中國金融惡變趨勢不改,必將摧毀許多中國企業,進而摧毀中國經濟。

       現在,央行也不得不承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信貸資產質量管控壓力有所加大,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特別是對一些信用風險集中暴露的地區和領域的貸款投放更為謹慎。這恰恰是上述惡性競爭的必然後果,而且如果不立即加以改變,商業銀行的風險會越發膨脹。因為銀行融資成本過高,為了盈利,銀行必須尋求向能夠接受較高利率的企業投放貸款。但風險和收益是相對應的,銀行被逼無奈去謀求高收益的同時就必須承擔高風險。同時,企業面對高額的融資成本,也必須放大風險偏好去謀求高收益。

       在中國銀行體系遭到危害、央行堅持錯誤政策導向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企業的股權融資,更加重視股市帶給股權資本的定價作用。因為,它已經變成中國經濟恢復良性循環的唯一路徑。但問題是,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而央行的糾錯,也是推動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原動力。所以,央行請不要讓中國經濟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同時熄火——金融休克。如果中國經濟金融休克那就真無藥可救了。

 

       經過兩年的精心設計和反覆測試,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務平台正式上線。「放心五道篩」(財務安全、行業安全、經營安全、市場安全、技術安全)多達26項指標,構建了整個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的投資研究體系。

       這一體系的研究邏輯及所應用的各種工具與指標全部放置在「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務平台」之中。各位投資者可登錄放心工程官網免費下載使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