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軍刀--苗刀

苗刀原名為「御林軍刀」,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模仿日本刀的形制所創造的雙手長刀,刀形與日本武士刀相仿,僅刀柄、刀鍔與刀身厚度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刀柄較長,以兩手握把,與其他較流行的單手握持的中國刀有很大差異。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衝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苗刀」這個稱呼到了民國曹錕邀請滄州武術家劉玉春為武術教官,才正式定名,到了如今,御林軍刀在一代代武術家的改革下,刀身變得逐步狹窄,成了今天的苗刀這種樣式。

苗刀(御林軍刀)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乃是以其刀身修長(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如禾苗之故命名。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冷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矛刺擊,又能當刀劈砍,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殺傷力極大。苗刀一路包括持刀要領、持刀把位、搏擊運用、劈砍要點,以及苗刀的基本刀法。

Advertisements

苗刀 全長:157cm左右, 柄長:39cm,刃長:112cm,刃寬:4cm,刃厚:1cm,重量:不帶鞘 2.6kg左右 帶鞘 4kg左右。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橫刀和陌刀。唐代天寶年間,大將軍李嗣業率部與敵作戰時,隊伍被敵方的騎兵沖亂,在這種情況下,李嗣業「手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並附有長刀的圖樣。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本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三國時五尺約合現代130厘米,即一尺合24.2厘米),后隨中日文化交流,唐代刀具傳入日本,逐漸演化為今天的日本刀。明朝中期倭寇來犯,倭寇使用的刀(日本刀)被稱為倭刀。

☆喜歡刀劍的朋友歡迎點「龍泉寶劍」進行訂閱

Advertisements

☆歡迎關注龍泉寶劍微信公眾號:「 longquanbj 」一起交流

☆愛好刀劍的朋友需要交流請加寶劍顧問微信號:1525781424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