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思維:社群電商基本模式——內容+社群+商業

社群電商,簡單來說是以優質的內容吸引粉絲關注,用社群思維運營用戶,在建立信任感的基礎上實現用戶傳播和商業轉化的一種電商模式。

社群電商模式的幾個關鍵要素是內容、社群、商業。

內容是媒體屬性用來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關係屬性,用來沉澱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

在社群電商商業模式中,用戶會因為他們感興趣的產品、優質的服務、有趣的內容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並且通過在社群中的體驗來進行沉澱,以及根據實現自我價值觀、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良好的參與感從而產生較為鞏固的存留,最後有了建立信任感基礎上的深度連接的用戶形成可以變現的流量,用定製化C2B,用交易來滿足用戶需求,便會水到渠成,下面就詳細介紹社群電商基本商業模式:

Advertisements

1.內容是媒體屬性,用來做流量的入口

在社群電商中,內容具有媒體屬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與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性不斷的加強,同時也使得信息的產生和傳播效率大幅度提高。如今,在人人都是媒體的一種社會化關係網路中,企業或者個人發布的內容即可為廣告,優質的內容是非常容易產生傳播效應的。

一切產業皆媒體,「目光所及之處,金錢必然追隨」。對於企業來說只要關乎於消費者的事情,都可以稱為媒體。企業所有經營行為本身就是符號和媒體,從產品的研發、設計環節開始,再到生產、包裝、物流運輸,到渠道終端的陳列、銷售環節、產品本身、以及售後,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優質的內容。如果我們能夠善加運用,就可以讓消費者和潛在用戶自發的傳播這些內容。而這些包含著品牌信息的內容,就會成為最好軟性廣告,潛移默化影響更多消費者的同時,成為流量的入口,帶來眾多品牌的忠實粉絲和消費者。

Advertisements

很多企業為此開始進駐各個碎片化的社會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紛紛上陣經營起自媒體。這是一件好事,但很多人誤解培養媒介屬性,把媒介作為簡單的信息發布渠道,卻未深思「媒體也要產品化」——冰冷的廣告灌輸、自我夸夸其談已不再有效。內容即產品,應該將內容本身視為一個需耐心打磨的產品成為社群電商流量的入口。激發用戶的參與感,構建強黏度的社群,獲取口碑才是社群電商內容引流的關鍵。

內容是社群電商關鍵的部分之一,它不僅僅是一篇文章、一段視頻、一張圖片、一次活動等等,任何可以為社群成員提供學習、欣賞和使用價值的載體都可以被稱為內容。

而隨著網速的加快,語音、直播、視頻等內容的傳播將成為一個具有極低門檻的傳播方式輸出內容。況且現在社交媒體這麼發達,自媒體也呈現爆髮式增長。自媒體是媒體屬性,可以承載和傳播內容。吳曉波依靠財經方面、杜子健依靠微博營銷方面、萬能的大熊依靠公關領域方面,他們優質的內容都輸出形成了流量入口。

如果能善於運用產品、創始人、員工、一場活動等,一切都可以成為內容的載體。為了便於在社交網路形成傳播,所有的內容最終都要形成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並最終輸出為一段口口相傳的小故事、一張圖片、一篇文章、一條說說或微博等等,在各類媒體、社交平台、社群內進行快速的傳播。

2.社群是關係屬性,用來沉澱流量

在互聯網還沒有出現之前,由於受到了「空間限制」,使得企業必須通過不斷地擴展門店,來儘可能的接觸目標消費人群,推廣產品,經營營銷活動,這樣做不僅耗時而且又費力、成本高昂。

自從互聯網出現之後,企業就解除了空間限制。對企業而言,又增加了一條無地域時間限制的營銷渠道,為企業產品銷售提供了路徑;對於消費者而言,可以便捷地足不出戶的購物。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選擇範圍可以無限多,於是導至了商業邏輯的更迭---商家由搶佔「空間資源」轉換為搶佔消費者的「時間資源」。

「時間資源」是指用戶的關注度,當用戶大規模向互聯網遷移時,企業必須將自己精力轉向互聯網,建立線上線下共同營銷的戰略,並創建自己的粉絲社群,開展社區營銷。

在社群電商中,社群是具有關係屬性的。這裡所說的社群是指將一群被商業產品滿足需求的消費者聚集在一起以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組成的固定群體。即社群是由「志同道合」的消費者組成的,它的特質是:去中心化、興趣化,並且具有中心固定邊緣分散的特性。

做內容營銷可以通過創造或分享媒體內容來獲取和維持目標消費者的關注,也可以通過發布有價值、高度相關、持續性的內容吸引培養潛在消費者,通過與文化內容密切結合,採用設計、互動等差異化形式產生共鳴形成流量入口,建立信任,達到產品或品牌(社群品牌或者個人IP)受認同的目的。好的產品或內容如同一道銳利的鋒刃,能夠打開並滿足用戶的需求,但卻無法有效沉澱粉絲用戶,社群就成為沉澱價值的必需品,而基於社群的商業變現則是衍生盈利點的主流方向。

我們可以適時設計將粉絲用戶引導進入社交平台,依靠社交平台沉澱社群關係,形成像微信群、QQ群等社群。大到一個上萬的粉絲群,小到一個年輕媽媽的代購群。

吳曉波依靠視頻、音頻、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將粉絲沉澱在微博微信;杜子健依靠輸出微博內容(還有某電視招聘節目的露臉),將粉絲沉澱在微博上;大熊主要是靠微博和微信公眾號輸出內容,然後將粉絲沉澱在微博微信上。

小米手機通過小米社區和線上線下活動,聚合了大量的手機發燒友群體。這個群體通過互聯網給小米源源不斷地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同時還在不斷地幫助小米做口碑傳播,於是小米根據這個建議,不斷對手機的研發進行改進和創新,使得小米手機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基於之前的口碑影響,使得很多不是小米手機的消費者,都在期待小米手機的出世。這就是小米粉絲社群的力量。

3.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

社群的背後不單是粉絲和興趣,還承載了非常複雜的商業生態。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社會化的必然性。只是說現在我們關注的社群生態是基於商業和產品的,以互聯網為載體跨時間和地域擴散。商業社群生態的根本價值,是實現並滿足社群中不同層次的消費者。

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我們以前居住只要有個房子就行了,但是競爭凸顯開發商想了一個妙招,賣房子之外還送你讀小學,家裡的院子里還有各類的商鋪,有會所供你平時休閑娛樂,出遠門還帶個保姆幫你看房,通過這些來增加你買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這樣形成了一種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個生活和商業態的閉環。

這樣的生態模式逐漸發展完善,為消費者提供多維度的服務,就變成了一個完善的商業體系。當下十分熱門的「智慧社區」,就是基於這樣的商業邏輯。萬科、龍湖、遠洋等地產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聯網的玩法去改造傳統物業,建立以住宅區居民為核心的商業生態,從而顛覆傳統的物業管理商業模式,其本質也是一種社群商業模式。社群商業是一個具有增量思維的「微生態」,生態系統天然多贏。

在社群電商中,商業是具有交易屬性的。其根本就是基於商業和產品的社群生態,基於互聯網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特點,作為商業載體,實現產品或商業價值;其本質價值,是針對不同的社群成員,提供不同的價值滿足,促使用戶得到好的體驗;其商業本質就是以用戶為主導的C2B商業模式。

具體來說,我們通過內容吸引過來的粉絲,可以提供粉絲相關屬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務來實現流量變現的。關鍵點是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要和受眾的興趣、關注點及人群屬性有較高的匹配度。

在社群商業模式之下,內容如同一道銳利的刀鋒,它能夠吸引研究和滿足用戶的基礎需求,切開一條入口,但它無法有效沉澱粉絲用戶;社群就成為了沉澱用戶的必需品;而商業化變現則是衍生盈利點的有效方式。三者一環扣一環,形成融合的商業邏輯一體化。

未來的商業是基於人而非基於產品或內容,是基於社群而非基於製造及流通者。而社群商業本質的用戶主導、數據驅動的C2B商業形態,才剛剛開始而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