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有一種口腔潰瘍,叫「媽媽覺得你缺乏維生素」!

「活著、看著、想著、干著,這就是生命。」目的是使全人類的體能得到進一步重視,提高來自各方面挑戰的應對能力,從而避免各種災害的發生與發展。殊不知,選擇了做牙醫,每天都是「世界向人體挑戰日」~

你有沒有經歷過,有一種口腔潰瘍,叫「媽媽覺得你缺乏維生素」?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A君口內長了個大潰瘍,吃飯喝水都難受,吸口涼氣兒都能碰到。老媽就在飯桌上數落:叫你平時吃這麼少青菜,缺乏維生素就長了潰瘍吧!A君只好唯唯諾諾,一邊心裡暗暗想,我也沒少吃啊!

相信你肯定也遇到過A君這種情況。口腔潰瘍單純就是因為缺乏維生素嗎?你可以大聲地告訴媽媽:不是!

這和我們的「常識」大相徑庭,卻再一次證明:科學的真相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今天,就讓我們從病因、治療和預防方法,來好好認識一下口腔潰瘍吧。

口腔潰瘍是最為常見的口腔黏膜類疾病之一,幾乎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至少發作過1次,且不論男女、年齡、地域都有可能發生。

學名為「複發性阿弗他潰瘍」的口腔潰瘍可以周期性複發,而且不經過特殊治療也可以痊癒。一旦發作,輕則幾個月1次,重則連續發作,此起彼伏,影響進食、心情等生活質量,需要特殊治療。

然而,這樣一個說大不大、說不不小的常發病,目前的病因卻並不明確。較為認同的一個業內說法是,這是由遺傳、環境、免疫三聯的作用導致的,即「三聯因素論」。也有認為遺傳因素和外源性感染因素可以解釋其發病機制。

簡單來說,科學家們傾向於認為複發新阿弗他潰瘍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疾病,而缺乏維生素僅僅是其中環境因素的一小部分。細述如下:

1免疫系統失衡

人們體內的免疫細胞分成兩大類,當它們各自的細胞和體液含量失衡時,會使機體容易發生潰瘍。具體而言,負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兩類細胞在這個過程中都擔當了重要責任。

2系統性疾病導致

研究表明,全身的疾病和生理情況,也會影響潰瘍的發生。有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肝膽疾病及由寄生蟲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疾病、糖尿病、月經紊亂等疾病的患者,容易造成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損傷,而這正是潰瘍炎症開端的標誌。

另外,處在月經期的女性容易患潰瘍,但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則相對好轉。這些都說明潰瘍和全身激素分泌水平有關,是一類內分泌相關疾病。

3可能是感染

許多科學家發現在潰瘍患處可分離出不同病毒,包括人類皰疹病毒、鏈球菌、乳頭狀病毒等等。因此,有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潰瘍的做法。但由於這些病毒在人類各類病損處均廣泛存在,它是否是潰瘍主導因素存在一定質疑。所以,目前潰瘍還未被當做是感染性疾病看待。

4對不起,也可能是遺傳

遺傳因素一些家族裡的成員容易發病,這是由於有一種基因——HLA基因的作用。患者攜帶這系列基因的頻率高於其他人,所以這類人就算再注意休息和飲食,都更容易患上潰瘍,且一旦發病,患病情況更嚴重。

5環境因素,但別只盯著維生素

目前的醫學模式非常重視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反覆更換工作、生活壓力大、性格比較偏執、天氣好壞、攝入維生素不足、生活節奏過快等都有可能成為口腔潰瘍的誘發因素。從這裡可以發現攝入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族)不足確實是潰瘍的誘發因素之一,但也只是之一而已。睡眠不足、考試壓力大更可能是A君的潰瘍危險因素。

6其他

目前,潰瘍的致病機制仍然不明確,大量的因素都有可能成為其解釋渠道。

由此可見,口腔潰瘍雖然是常見的黏膜疾病,病因卻複雜多變,無法完全根治、預防。遵循「減少複發次數、延長間隙期、減輕疼痛、促進癒合」的原則,我們應該從日常作息、飲食等方面入手,調整心情和壓力、補充維生素攝入、一旦發病,做好保護和治療工作,加用碘製劑促使病損癒合。唯有多方面共同作用,口腔潰瘍的影響才可能被降至最低。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