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市值突破1萬億,未來股價誰主沉浮?

小儲(天方燕談作者)

2018年春節前夕,好多地方買不到茅台。像京東這樣的電商平台,53度的飛天茅台每次預約都一搶而空。

作為女性中為數不多喜歡中國白酒的一員,我是幸運的。因為在我正匆匆而逝的前半生中,我喝過兩次正宗茅台酒廠出品的茅台酒,第一次喝了二兩,第二次喝了四兩。當時只是在微醺中覺得口感還不錯,現在想來只覺遺憾。為什麼我那麼矜持羞澀?為什麼不多喝點?看茅台青雲直上的價格,後半輩子哪還有機會去喝這麼貴的奢侈品呢?

2018年1月15日,貴州茅台在股市中痛快地撒了一次「酒瘋」,以盤中最高觸及799.06元/每股的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它的市值也跨過了1萬億的里程碑,刷新了國人對傳統白酒價值的想象空間。

茅台到底是怎樣一個神奇的存在,為什麼可以如此受追捧?茅台的價值到底從何而來?2018年,在房市遭凍結、互金不靠譜的形勢下,很多網友似乎從茅台身上看到了一點光,於是都在問,「貴州茅台在如此走高的情況下,投還是不投呢?」

一,是泡沫還是品牌溢價?

2017年11月16日,當茅台股價突破700,市值突破9000億時,黨報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點評:《理性看待茅台的股價》。隨即,非常有黨性的茅台也在晚上發了個藍籌股里前無古人的公告,提示:近期公司股價上漲幅度較大,注意投資風險。

於是,關於茅台泡沫的說法彷彿從此有了依據:不但官媒認可,連茅台自己都承認有泡沫了,那還能錯?然而之後,人們就眼看著頂著「泡沫」的茅台在今年年初一騎絕塵、衝破了萬億的市值大關。

茅台到底有沒有泡沫?如果沒有泡沫,一瓶成本不到50元的飛天茅台,怎麼能夠賣到1299一瓶,並且在不打廣告的情況下,即使限價限購也供不應求,其搶手程度堪比春運的火車票?如果有泡沫,這泡沫到底會漲到多大才能破滅?何日才是盡頭?

有沒有泡沫,問網友是不作數的,看看兩個參數:一是業績,二是估值。

有人說,TMT的真諦,其實就是「Tencent & Mao Tai」(騰訊和茅台)。

對於騰訊逆天的業績,人們除了感嘆無敵是多麼的寂寞外,並沒有人把騰訊和泡沫扯上關係,然而對於茅台,「泡沫論」卻一直都在。

過去十年來,茅台的營收與利潤雖然增速上波動比較大,但一直都是一個不斷上漲的姿態。2011年、2012年快速上升之後,由於反腐對酒類銷量的影響,2013年到2015年增速都不太理想。不過就反腐波及的程度來看,主要的白酒企業里,只有茅台仍然保持了增長,其他基本都是下滑的,這也彰顯了茅台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2013-2016年,茅台實現的營收依次達到了309.22億,315.74億,326.6億,388.62億;2017年茅台預計實現銷售收入600億,比上年增長50%,凈利潤同比增長58%。2018年茅台要實施「跨八計劃」,力爭實現銷售收入800億以上,突破900億,預計利潤超過400億,意味著明年茅台集團銷售收入有望同比增長20%左右。

其實,茅台最讓其它企業望塵莫及的是它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90%的毛利率以及50%的凈利潤率,放眼全球都是獨孤求敗。

茅台之所以擁有這麼高的毛利率,是因為茅台在中國消費者心理具有無可比擬的品牌優勢,而這種品牌優勢賦予了茅台對終端的絕對定價權和其他相關話語權。所以,茅台的經銷商,其現金流都是非常緊張,光是躺在茅台賬面上的預收款便通常有小兩百個億之多!

而茅台之所以擁有極高的凈利潤率,是因為茅台幾乎省略了所有的銷售費用,真正地做到了躺著就能賺錢。牛如茅台,壓根不需要做廣告,因為做廣告反而會降低茅台的檔次。

再看看衡量企業實力的另一重要指標:現金流,你就會感嘆,茅台能刷出超過許多上市企業營收規模的金融業務收入,一點都不奇怪。茅台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遠超利潤,而扣掉資本支出(維持未來增長所需要的支出),茅台的自由現金流也是漂亮得不像話……

總結以上,至少從業績上看,茅台的確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上市公司,自帶一條挖掘得很深的護城河。

當然,優秀的企業也並非沒有泡沫,有沒有泡沫還要看企業的估值是否虛高得離譜。

以白酒板塊為例,茅台30多倍的市盈率還不如某些二線三線的白酒估值,比如山西汾酒和酒鬼酒。但無論從增長性、品牌價值,抑或現金流方面,茅台都絕對不輸於這些企業,無論放在香港市場,還是歐美市場,茅台都應該以王者之姿傲視四周、享有最高的龍頭溢價估值。

再以國際食品飲料板塊為例,康師傅,38倍的PE;可口可樂,43倍的PE;百威,59倍的PE……與之相比,茅台作為全球最大的烈性酒公司(原為英國的Diageo,旗下擁有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和啤酒等一系列頂級酒類品牌,堪稱「世界酒王」,現市值已被茅台超過),30多倍的PE,估值實在不算是過分。

所以,雖然茅台創出歷史新高惹來了爭議,但就茅台目前的估值及公司的綜合實力來看,並不算有泡沫。如果有泡沫,也應該是全球食品飲料龍頭企業的泡沫,而不單單是茅台。

二,茅台的價值來自哪裡?

就在去年,新浪財經採訪貴州茅台董事長袁仁國,當時袁仁國說,「茅台距離超越帝亞吉歐還有一定距離,茅台的目標是趕超帝亞吉歐」。

言猶在耳,還沒等茅台付諸什麼艱苦的努力,茅台的目標就已經實現了。多麼不堪一擊的目標啊!

2017年4月10日,茅台的市值首次超越了帝亞吉歐,成為了世界酒王。其後,茅台就一直在創新高,不斷拉開跟帝亞吉歐的差距。

那麼,茅台的高價值到底來自哪裡呢?

首先,茅台在中國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中確實存在著消費市場,尤其在消費升級紅利的加持下,這個市場的規模也相當可觀。在茅台的消費場景中,無論是自飲,還是社交送禮,茅台身上的國酒光環都彰顯著國家級的品位與體面,讓購買者和被轉送者與有榮焉。

其次,茅台酒產量少、產品出貨周期長、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再加上茅台製作工序中人工釀造的環節,也為其提供了類奢侈品的稀缺性和高價基因。

另外,茅台背後經營系統的特殊性也助力了茅台酒的價值恆定上漲。茅台生產廠是世界上唯一由軍隊負責安全警衛的酒廠,茅台不僅是國酒,還是軍酒,肩負著面向軍隊供應的使命。因此,茅台酒廠沒有一般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也不會因為上市圈錢而改變管理和市場體系,更沒有必要去迎合股東的各類需求。貴州茅台在最近十年裡,只有2006年推出過10股轉增10股的高轉送方案,其餘年份幾乎都沒有轉送,但在分紅方面卻毫不吝嗇。這也是如今茅台誕生高股價、以及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茅台酒「貨幣化」的趨勢也在隨著茅台價值的不斷走高而愈演愈烈。有大量囤積以期增值者;有加價購買轉手倒賣者。他們都認為,茅台「價格透明,市場對其價格的認知也頗為一致,屬於『硬通貨』」,基於這樣的現實,各大券商屢屢紛紛調高貴州茅台的目標股價……

看來,除了作為一瓶酒,茅台同時天然滿足了作為奢侈禮品、收藏品、以及投資品的使用價值,並且茅台的最核心產品不需要做出任何創新,保持不變就能實現利益最大化。難怪網友說,即使把茅台的管理層換成隨便什麼人,也不會影響公司價值。

三,就問你還敢不敢再買?

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這似乎是投資已經在高位的茅台被認為風險高的唯一理由,因為恐高是人的本能。但又有那麼多人心癢難耐,不斷地問:茅台到底還能不能買?不買會不會後悔?

實際上,漲從來不是下跌的理由,創新高的股票如果有很紮實的基本面作為支持,就會一直創新高,比如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AAPL.O),比如港股的騰訊(700.HK)。茅台也一直在創新高,除了2008年股市泡沫破滅,以及2013年因反腐涉及,其他時間也基本都在上漲。

我認為,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茅台論資金優勢、規模優勢、人才優勢,分分鐘都要碾壓小企業。只要大企業的管理層腦子不出問題,經濟好的時候,擴張就比小企業快;經濟不好的時候,抗風險能力也比小企業強;經濟危機下,還可以順便吞了中小企業。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上,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一定更容易享受高估值溢價。

而那些沒有基本面支撐、卻有著奇高估值的企業,投資他們唯一的指望就是,賺另一個傻瓜的錢,而不是去賺公司成長的錢。但最終塵歸塵,土歸土,地板上的股票價值支撐得起虛高的市值嗎?

所以,對於大多數既想投資股市掙點錢、又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鑽研市場、提升投資修養的大多數,投資行業龍頭企業是一個最簡單直接、也最安全靠譜的方法論。

A股的投資者過去對概念的激情要遠遠高於對估值的關注,市值越小的股票也越方便被概念拉起,所以,茅台這種優質大票反而被埋沒,估值水平一度走到了10倍以下的PE。

但目前,A股的估值體系正在悄悄歷經著變化。滬港通的開放,讓更多外資進入了A股市場,也帶來了不同的價值理念,悄悄改變了A股的投資者生態。

在全球優秀的食品飲料龍頭都三四十倍的PE的背景下,2014年年初不到10倍的茅台簡直就是一個白菜價。這輪巨大的估值修復,配合茅台的業績強勁復甦,推動了茅台這輪暴力上漲,也讓它惹上了泡沫的嫌疑。

所以,我的建議是:

當你挑商品時,如果是外行,就直接挑好公司的產品,你也許會買貴,但吃虧上當的幾率總歸很小;如果你是內行,你再去從各個角度綜合考慮,經過權衡比較、挑出性價比高的產品。

挑股票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懂,千萬別盲目自信,要麼別參與,要麼就像挑商品一樣挑優秀公司的股票,與它一同成長,再獲得合理的回報。

最後,還是請謹記: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