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端午節不僅僅紀念屈原,探討端午節的前世今生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個節日對於中華兒女來說都是比較特殊的一天。

這天我們划龍舟、吃粽子、掛菖蒲、飲雄黃酒等等。

傳說在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城池,屈原悲憤恨不能救國,在五月五這天投身汨羅江,楚國百姓悲痛不已,紛紛到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也是划船打撈屍體。為了防止魚蝦蟹吃掉屈原身體,人們就把飯糰、雞蛋等食物扔到江中,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一位醫者把雄黃酒到入江中說要喝醉蛟龍,以免蛟龍傷害的屈原。後來慢慢就形成了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

然而端午節習俗並非源於紀念屈原,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已經存在了,南宋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指出:競波是東吳之俗,不關屈平也。

端午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忌諱五,民間認為五月是毒月,初五又是五毒日,這個月多災多難,因此要採取各種方法來避免五毒之害。所以糯米、雄黃、菖蒲、艾草等等都是用來祛除五毒的。

Advertisements

當然目前端午已經作為了我們的一個固定傳統節日,大家熟悉的是關於紀念屈原。其實這天還有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等等的說法,因地域不一而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