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哪個兒子

康熙傳位的事情,在歷史上搞得那麼轟轟烈烈。那麼,他究竟想把皇位傳給誰呢?

(康熙帝像)

老大胤禔,康熙肯定是不會傳位給他的。一開始康熙就沒想過傳給他。奉行嫡長子制的康熙,是不會傳給他這個庶長子的,何況他還和康熙確定的皇位繼承人老二胤礽反覆鬧不團結,還搞出什麼用巫術想搞死胤礽的事。所以,無論他行還是不行,康熙都不會考慮他,因為康熙認為,他品行有問題。

老八胤禩,康熙其實還是比較喜歡他的。這個人身上具有古代仁君的作風,謙虛謹慎,艱苦樸素,禮賢下士,得到朝堂大臣們的一致擁護。問題在於,他所表現出來的這些仁君作風,時機非常不恰當。不恰當有兩點:一是當時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后,他並沒有想另立太子,還是想等著胤礽改過自新。所以,老八胤禩在那時候極力表現,康熙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二是皇帝是很忌諱太子黨的,這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皇帝還沒死,太子就有了黨,皇帝心裡一定惴惴不安。而老八胤禩偏偏有一個龐大的太子黨,從阿哥到朝中大臣,大家都極力支持他。那不就意味著他要奪權嗎?所以,康熙雖然也欣賞他,但是堅決不敢把太子之位傳給他。

Advertisements

(胤禩像)

老十四胤禵,康熙其實也沒有想把皇位傳給他。這個人在精神品格上,是很單純善良的。俠肝義膽,是古代英雄的形象。康熙畢竟曾經是馬上英雄,對老十四的這種形象,也是很欣賞的。但是,康熙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明白,所有心中有英雄義氣的人,都做不好一個君王。項羽有英雄義氣,結果失敗了。劉備有英雄義氣,結果打了不該打的與東吳的戰爭,最後成為蜀漢走向敗亡的轉折點。這種人,讓他帶兵打仗,是沒有問題的。讓他當皇帝,肯定不行。

老二胤礽,是康熙一直,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想讓他當太子的。所以,廢黜了以後,又把他立起來。再一次廢黜以後,雖然對他失望之極,但是卻始終沒有新確立太子。其實還是在心中保留有他能夠變好的希望。但是這個人,實在太讓康熙失望,實在太破碎康熙的心了。

Advertisements

其他皇子都是跑龍套的,都不是康熙心目中的人選,這裡不議。

(胤禛年輕時畫像)

老四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康熙有沒有想過把皇位給他呢?我覺得康熙是想過的。但是,康熙之所以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給老四,一者,老四是庶出,這是康熙心中的一個梗。二者,老四是康熙沒有看清楚的一個人。所有的皇子都在爭奪太子之位,老四卻沒有。老四既不參與其它團隊,也不單幹。這讓康熙非常迷惑。如果老四的工作能力一般倒也罷了。但是,老四的工作能力又非常強,對行政工作也熱愛,這是康熙非常迷惑的。因為看不清,因為疑惑,所以康熙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是不是該把皇位給他。

還有一個是孫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這個人其實也是康熙想過的要傳皇位的一個人,否則的話,康熙也不會把他帶到宮裡去,親自撫養。歷史上有過繞過兒子,直接傳孫子的經歷,比如朱元璋,還有司馬炎也想這樣做。這樣做的,都失敗了。但是,他們的情況和康熙的並不一樣。因為這兩個人當時都用了分封的辦法,把他的兒子們封為藩王。清朝沒有這種藩王制,所以,就算把皇位直接傳給孫子,也不會造成明朝、晉朝那樣的局面。康熙覺得他是有那個自信的。不過,這隻能說是康熙的一個選項,康熙並沒有定。

所以說,康熙其實直到要去世的時候,都還沒有最終確定。只是因為大限來臨了,形勢所迫,不得不傳給最恰當的老四胤禛而已。

(參考資料:《清史稿》)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