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本草綱目》記載的寶物

概述

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晒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別名

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圖片

產地

生於砂丘、路旁。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主產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蘇,雲南、陝西、新疆、青海、吉林、遼寧、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湖北、湖南等地亦產。

炮製

蒺藜:漂去泥沙,除凈殘留的硬刺。鹽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晒乾。(每蒺藜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性狀鑒別

乾燥果實由5個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狀五棱形,直徑6~10毫米,有的單獨存在。小果表面綠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許多網紋及小刺,並有一對長刺和一對短刺,經碾除硬刺者,則可見有殘存的斷痕及表面的網紋。質堅硬,刺手,切斷面可見白色或黃白色有油性的種仁。無臭,味苦辛。以顆粒均勻、飽滿堅實,色灰白者為佳。

Advertisements

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微溫;有小毒。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跌打損傷,創傷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穢濁內阻之嘔吐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或研末撤。

注意事項

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烏頭為之使。

②《本草匯言》:陰虛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肝虛,受孕,二者禁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