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警惕情緒性暴食

有的人喜歡藉由消耗大量垃圾食物,試圖緩解焦慮、沮喪、壓力、寂寞、慢性憤怒等負面情緒。然而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增加,又會產生新一波的情緒低潮。

專家指出,75%的暴食是由情緒所引起。

《真實簡單》雜誌(Real Simple)報導,當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患有「情緒性暴食」(emotionaleating),不妨利用下列4個問題自我檢視。

Q1:當你沒有感覺特別飢餓時,是否經常因為情緒低落而進食?

假使你並非因為生理上飢餓而需要,那麼光靠吃東西絕對無法令你感到滿足。

Q2:當你遭遇問題時,是選擇面對,還是打開冰箱找食物?

心理學家認為,用食物自我麻痺,卻不願面對、處理自己的情緒,反而會帶來更多壓力。

Q3:吃了少許甜點后,你會自我懲罰嗎?

營養師指出,如果你因為吃了一球冰淇淋而心情惡劣,過度罪惡感可能導致你接下來吃完一整盒冰淇淋。

Q4:你是否慣常攝取過多的澱粉類、高脂肪性食物?

可以保留一點彈性,容許自己偶爾「放縱」吃些高熱量食物,但得注意自我節制,不要失控。

如果你有正在經歷上述的情況,習安心理諮詢中心建議:適度對自己好一點,減輕壓力

散步、慢跑、洗個泡泡浴、和朋友聊天或整理家務,這些都是不錯的調整壓力的方法,此外你還可以試試其他方法避免暴食:

1.記錄心情。有暴食慾望時,強迫自己先用紙筆寫下當時的心情,可以更了解當下的心情變化。當你意識到自己並非真正因飢餓而想吃時,會主動選擇較低卡路里的食物。

2.多一點自我憐憫。下次又為情緒低落而暴食時,不要太苛責自己。兩組女性參加實驗,分別試吃甜甜圈,結果發現,其中一組被告知「對自己好一點,這裡每個人都吃了」的女性們,最後反而吃了較少的甜甜圈。

3. 尋求家人的幫助。職場、家庭兩頭燒,心力交瘁也容易導致情緒性暴食。不妨要求家人多體貼分擔些家務,減輕自我壓力。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