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如何選擇保健品?看完不再花冤枉錢!

正月里正是大家相互拜年互贈禮品的時候。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提高,煙酒逐漸被淘汰,各種保健品、營養品成了禮物首選。

特別是家有癌症病人的,在身體經歷了惡性腫瘤的消耗,以及手術、放化療之後,難免虛弱不堪。於是乎,這些包裝精美、打著「抑制腫瘤生長」、「防止放化療副作」、「增強免疫力」旗號的保健品,紛紛登上了大家的購物清單。

那麼服用這些產品能起到多大抗癌效果呢?到底值不值得?今天就來給你扒一扒。有些冤枉錢,你真的不必再花了!

不妨先來了解下保健品的成份。

市場上品類繁多的保健品,其成份無外乎是:

  • 維生素:如維生素A、C、E、葉酸、輔酵素Q10等;

  • 礦物質: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比如鉬、硒、鈣、鋅等;

  • 植物提取物:如紅豆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紅葡萄葉萃取物、山楂萃取物等;

    Advertisements

  • 某些名貴動植物:如靈芝、蟲草、人蔘、鹿茸、鱉、穿山甲等;

  • 海洋生物提取物:如深海魚油、鰹魚萃取物等;

必須承認,其中的有些成分經過某些研究(主要是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提示可能有抗癌功效,這正是商家抓住大力宣傳的「亮點」。

如果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商家通常會拿出所謂的研究證據出來,有模有樣說這都是經過科學研究的。

但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

根據國標 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 3.1 條的定義,「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這個定義需要重點關注的兩點是:第一,保健品針對特定人群,不是人人適合。第二,保健品不治病,更不用說是難治的癌症了。

Advertisements

既然有試驗支持,那為什麼沒有抗癌功效呢?

前面說了,保健品其實是食品的一個種類。不能否認有一些研究發現特定食物里含有抗癌成份,但你別寄希望於簡單地靠吃含有相同成分的保健品就能治療癌症。

通常來說,試驗所證明的是成分直接作用到癌細胞的過程,而人體口服攝取要比這一過程複雜的多,要經過稀釋、流失、消化、吸收、分配等過程,最終能到達癌細胞組織的不到攝入量的百分之一。真要達到所謂的「起效量」,你不撐死,也會對肝腎帶來嚴重損傷。

不僅如此,某些保健品還會惡化癌症病情。

一些權威的醫學期刊在幾年前就給出了說法,保健品對癌症病情沒有用,還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1、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通過超 18 萬人的高質量研究發現:攝入維生素 A、維生素 E 和 β-胡蘿蔔素這幾種抗氧化劑,會小幅增加人的死亡率。

2、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明確指出:服用抗氧化劑對於普通人不能預防癌症,對於癌症患者還可能讓結果更糟、讓癌症發病率更高。

並且,不同的癌症對保健品都有一定的禁忌,比如:

1、含維生素E的保健品,對婦科腫瘤不利

2、促進性腺興奮的保健品,可能對生殖系統腫瘤不利

3、蜂王漿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乳腺癌患者慎食

4、高蛋白保健品會加速肝癌病人的病情發展

5、腸癌胃癌患者使用山楂提取物的保健品,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

…………

除此之外,有些保健品可能含其他成分,甚至會影響癌症治療效果。因此,有服用保健品一定要讓主治醫師知道。

什麼才是靠譜的抗癌之道?

「補身」之法,在你自己,不在吃保健品。單就飲食方面來說,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價值,關鍵是要均衡,偏食才是大忌,要多樣化,蔬菜要多樣化,不只是綠葉蔬菜,要包括不同顏色的蔬菜(綠色的如青菜,紅色的如西紅柿,橙色的如南瓜),還包括瓜果類,水果建議直接食用完整水查,不要總是依靠榨汁機,穀類、蛋白類也要多樣化,營養成分要全面,減少精製糖和飽和脂肪攝入,控制食鹽攝入。

均衡飲食、搭配合理、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癌症的核心策略之一。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組織基於研究證據,曾經提出一些明確易行的有效防癌措施。

包括:在不至體重過輕的情況下儘可能減重;避免飲用含糖飲料,限制食用能量密集性食物(尤其是含糖高或纖維素量低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多食用各種蔬菜、水果、全谷和豆類食品;限制食用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羔羊肉),避免食用加工肉;限制飲酒;限制鹽分(鈉)攝入;勿使用補品防癌。

注意,其中有一條特別單列提到,勿使用補品防癌,這所謂的補品,就是各類所謂的保健品,你看世界權威的癌症機構都明確建議不要使用補品防癌。

可我不想把保健品一棍子打死

雖然保健品被描述得似乎「一無是處」,可我仍然不想以激烈的方式讓大家拒絕服用,這是因為看到了一位知乎網友的帖子。

如果有類似的情況,那人情冷暖自然佔了上風。那我只能再多給一步建議,請在購買前在權威網站上查詢保健品。

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http://app1.sfda.gov.cn/),可以查保健品的備案記錄。如果沒有備案記錄,可以考慮拉入「黑名單」。而且這個方法還能幫助判斷你看中的保健品到底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祝好,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