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與孟氏(歷史故事)

魯國姓施的一家有兩個兒子,一個愛好學問,另一個愛好兵法。愛好學問的那個兒子以仁義的道理去遊說齊國的國王,結果,齊王接納了他,並讓他擔當眾公子的老師。愛好兵法的那個兒子用兵法來遊說楚王,楚王很高興,遂任命他為軍師。這兩個兒子的俸祿使他們的家變得富有;這兩個兒子的官位使他們的親人感到榮耀。

施家的鄰居姓孟,也有兩個兒子,他們的專長亦跟施家一樣,一個愛好學問,另一個愛好兵法。孟家苦於貧窮,非常羨慕施家的富有,於是就前來施家請教致富之道。施家的兩個兒子乃據實告詆他們。

後來,孟家的一個兒子到秦國,以仁義的道理遊說秦王。秦王說:「當前諸侯爭戰激烈,最感到迫切需要的不外是練兵與籌餉。倘若用仁義來治理我國,則是自取滅亡。」於是,秦王就對他施以宮刑,然後釋放了他。

Advertisements

孟家的另一個兒子前往衛國,以兵法遊說衛國的國君。衛王說:「我們是個很脆弱的國家,而且目前正夾在大國之間,對於大國,我們要服從它們;對於小國,我們要安撫它們,這是我們求取平安的方法。倘若依靠兵力,那麼我們很快就會亡國。如果讓你全身而退,你再到別國遊說,那對我國可能造成的禍害可就不輕啊!」衛國遂命人砍掉他的雙腳,再放回魯國。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到魯國后,他們父子捶胸頓足地向施氏抱怨。

施氏說:「大凡能把握時機的就能昌盛,而斷送時機的就會滅亡。你的兒子們跟我的兒子們學問一樣,但建立的功業卻大不相同。原因是他們錯過時機,而非他們在方法上有何錯誤。況且天下的道理並非永遠是對的,天下的事情也非永遠是錯的。以前所用,今天或許就會被拋棄;今天被拋棄的,也許以後還會派上用場。這種用與不用,並無絕對的客觀標準。一個人必須能夠見機行事,懂得權變,因為處事並無固定法則,這些都取決於智慧。假如智慧不足,即使擁有孔丘那麼淵博的學問,擁有姜尚那麼精湛的戰術,哪有不遭遇挫敗的道理?」

Advertisements

孟家父子聽完這番道哩,頓時怒氣全消,並說道:「我們懂這個道理了,請不必再說!」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