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聽不清」到底是怎麼啦?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些老人逐漸發現自己經常能過聽見聲音,但就是不知道人家說的是什麼,好多老人還不認為是自己的耳朵「聾」了,認為是別人說話吐詞不清。

真的是這樣嗎?

 純音聽閾的聽力檢查可以反映我們對各頻率點上純音的聽敏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聽力損失程度。言語識別能力的高低,才能直接反映我們的聽功能狀態。聽力損失程度和言語識別能力並不一定成正比!比如聽力損失程度相同的兩個人,言語識別能力可能會有很大的區別!另外很多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患者會反映說:「聽得到,聽不清!」也是這種現象。

  一般聽力損失時間較長,又沒有做任何補償措施的,言語識別能力會漸進性的下降,時間越長下降的越多.因為我們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聽力記憶,如果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是聽力記憶之外的,比如聽不熟悉的地區的方言或是聽外語,就會是聽得到,聽不懂。我們已有的聽力記憶,不是永存的,也是會忘記的,如果長時間聽不到某些發音,當再次聽到時,也會造成:聽得到,聽不懂。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