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是預防時代病「上盛下衰」的有效途徑

「上盛下衰」是中醫學術語,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而出現的血壓升高、心悸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陽痿少精、胸悶腹脹、食滯便秘等癥狀。患者看上去往往是滿面紅光,並無病容。然而,由於下肢虛虧,兩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足後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

「上盛下衰」也可常見於亂吃補藥者,如採用人蔘,西洋參等補氣血,而引血上行,日久上半身氣滯血淤,下半身精虧陽虛。根據醫學臨床分析,「上盛下衰」者為數不少。這與現代人生活節湊加快,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久坐案前,飲食不均衡,很少運動,肝腎陽耗過多有關。加上有些人亂吃補藥,補不對路,葯不歸位等,極易導致「上盛下衰」。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是出門座車,上下樓梯乘座電梯,上班辦公也是坐的時間多,回家看電視也是久坐沙發,從而使人體出現「上盛下衰」的所謂時代病。

針對此時代病,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有應對及預防的有效方法,即長期堅持不懈練習太極拳。眾所周知,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是已經被科學研究所證實的。尤其針對「上盛下衰」的時代病症,具有極強的治療及保健效果。大家知道,太極拳極重視下肢的鍛煉。此拳行功提倡降低架式,所以他又叫「功夫架」。拳論云:「打拳先培根」,「根節不明,節節皆空。」要求弓步、馬步分清,兩腳平行,不丁不八,上身中正,大腿放平,小腿垂直,基本上行成三條直線(不可跪膝),其目的就是要使下肢得到充分的鍛煉。按人身結構來看,共206塊骨頭,其中52塊骨頭,32個關節,26塊股肉都在下肢。常言到:「人老腿先老」。因此,練習太極拳從根節上下功夫,做到兩腳平行,弓馬步分清,做到人體力量結構清楚,步伐清楚。傳統太極拳當中,蹲馬步的架式很多,騎馬蹲襠式,能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增加腦垂體分泌性激素,擴充血管,加大會陰部位的血量,增加性器官的敏感度。同時,加大下肢運動量,還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還有利於防止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總之,常期練習太極拳加大下肢鍛煉,增強下盤承重的能力,對有效預防及治療「上盛下衰」的時代病,具有明顯的效果。故有云:「神仙留下健身方,開檔下跨最為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