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服用中藥湯劑,您做對了嗎?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煎煮及服用中藥的經歷,隨便問幾個人煮好的中藥要如何喝,很多人想都不用想都能回答,一天兩次,每次一碗。可是這樣是否正確呢?

Advertisements

服用中藥湯劑,最主要包含三個要素:每次喝多少?多久喝一次?服用的時間點如何選擇?把這三個問題都弄清楚了,離您掌握正確的服用中藥湯劑就不遠了。

首先是每次喝多少的問題。幾毫升?幾十毫升?幾百毫升?考慮到服用便利的問題,一般每次100~300ml,多數不超過300ml,以免引起胃部過於脹滿,反而帶來其他不適。若胃氣虛弱,或小兒喂葯困難,一般可採取濃煎的方法,每次服用50~150ml。但是如果是治療口咽部的疾病,很多時候則採取每次幾毫升至十幾毫升頻頻含服甚至含漱,使藥力始終停留在口咽,以免葯過病所。

其次是多久喝一次的問題。一天兩次?一天三次?多久喝一次同治療目的有關。如果是用來進補,一天兩次,甚至一天一次都是足夠的,以起到緩緩收功的目的。但是,如果是用來治療發熱感冒等疾病,這樣的服用頻率恐怕就有問題了。早在漢代的《傷寒論》里就對服藥頻率進行了細緻的描述,試看中醫經典名方「桂枝湯」的服用方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如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桂枝湯一劑葯煮好后先服用三分之一,如果汗出病退了,餘下的就不用喝了,如果沒有汗出病退,就半日之內將剩下的三分之二分次喝完,如果服完一劑葯病還未退,則繼續服用第二劑甚至第三劑,一直到病退」。由此可見,不僅不一定是一劑葯一天分兩次,甚至一天要服用幾劑葯,總之以達到葯后病除為目標。

Advertisements

再次,服用時間點的選擇,跟藥性以及病位密切相關。一般治療下焦疾病或者補益類的中藥多在飯前服用,以使「飯壓葯」使藥物直達下焦肝腎;同理,若是治療上焦疾病或是發散類的中藥,一般飯後服用,以使「飯托葯」使藥物直達上焦。然而對於治療睡眠障礙等特殊疾病的葯,往往在睡前1小時服用,以更好的起到安神助眠的效果。

好了,看了這麼多,您是否已經正確掌握了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呢?那麼我們做個練習題吧,如果是個感受風寒發熱的小孩子,煮好了中藥,該怎麼服用呢?

小兒發熱該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單選)
0
0%
每次50ml,飯前服,每天2次
0
0%
每次50ml,飯後服,每天2次
0
0%
每次50ml,飯後服,不拘次數

圖片來源於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