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來被中國人忽視卻又隱藏在漢字中的秘密

漢字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裡面蘊藏了很多文化,有多少被我們忽視的秘密隱藏在漢字中呢?

從字形上看,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是平面方塊體文字。

從字體構造上看,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而筆畫在構字時,並非一個筆畫接一個筆畫呈線性展開,而是在一個二維平面里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多向展開的。這是漢字從外觀上或視覺上所體現出的最明顯的特點,它不同於英語之類的音素文字在構詞時是呈魚貫式線性排列的。

方塊漢字體現出中華民族穩重、踏實的性情。古代中國人在造字的方式上承襲了傳統建築中「天圓地方」的思想。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像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像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像靜靜的大地一樣。

Advertisements

方形的漢字靜止穩定。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追求的是一種平定、安然、穩定的生活態度,穩中求勝。

從漢字記錄漢語的方式上看,漢字記錄漢語不實行分詞連寫。通常,音素文字記錄語言,一般是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橫向展開,一個詞里的所有字母一個挨著一個連著寫,詞與詞之間留有空隙,以顯示詞與詞之間的界限,這種書寫規則叫做分詞連寫。

如英語的「蘋果」寫作「apple」,「紅蘋果」寫作「red apple」。可見,在英語的書面語中區別詞是很容易的。而漢字記錄漢語是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字與字之間留有空隙,詞與詞之間在書面語中沒有分界,因而漢字記錄漢語沒有分詞連寫的規則。

一個個方形的漢字就像一個個有稜有角的中國人。從個體上來看,一個漢字就代表一個性情穩定、各司其能的中國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崇尚團結友愛、團隊合作的精神。在中國人眼裡,個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也不能完成集體的工作。許多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各自發揮自己的強項才能為集體添磚加瓦,作出更大的貢獻。單個看漢字,通常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語素,所以單個漢字都是有意義的。

Advertisements

但是,要表達更深刻更複雜的道理和意義時,就需要一個個漢字排列起來組成一句話、一段話,或者一篇文章。不實行分詞連寫的規則使漢語的文章看起來更緊湊,一個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間的聯繫更緊密,而不凸顯每一個詞個體的獨立性。而西方國家讚賞個人英雄主義,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通常會看到像超人、蜘蛛俠之類的英雄單槍匹馬拯救世界。東西方文化理念、價值觀不同,在文字的構造和使用上自然也有所體現。

中國人不好大喜功,不推崇個人主義,在漢字上則表現為漢字之間搭配成詞的組合不固定,需要的時候可以相互搭配表示一定的意義,就像中國人總是遵從「個人永遠服從於集體」一樣,在集體需要的時候永遠服從安排。

文字記錄語言,必然和語言的語音系統相聯繫。現代漢語的普通話中帶聲調的音節總數較多,漢字總數也非常多,但是,音節跟漢字並不一一對應,一個音節往往對應幾個甚至十幾個漢字。因此,漢字中出現了許多同音字。而對同音字的應用之一就是中國人的吉祥用語。

相比其他國家和民族,中國人向來比較含蓄和內斂,使用吉祥用語時一般還配有圖案或者物品,大體和求福、長壽、喜慶、吉祥有關,這是因為人類對幸福有著共同的追求心理。

中國窗花上常常出現蝙蝠這種動物的身影,因為「蝙蝠」的字音與「遍福」、「遍富」諧音。把蝙蝠作為象徵「福」的吉祥圖案,取其寓意:「福中有福」、「福在跟前」、「五福獻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等。其他象徵吉祥的物品還有「魚」和「如意」等。「魚」諧音「余」,所以魚是家家戶戶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取其寓意「年年有餘」。在升學或升職的時候,魚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象徵著「鯉魚跳龍門」。而如意則象徵著「萬事如意」、「平安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也遵循著許多與諧音有關的習俗。如水果「梨」不能分著吃,不然吃的人將會面臨「分離」;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福」字,象徵著新年納福。而且很多人家門上的福字都是倒著貼的,象徵著「福到」;在傳統中式婚禮上,人們要在新人的床上撒上大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意新婚夫婦「早生貴子」;而在現代許多中國人的婚禮上,用來裝飾的花束都是百合花,寓意新婚夫婦「百年好合」。

漢字造字法有「六書」,分別是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最早的象形和會意字的意義都是顯而易見的,大多是表示事物的外形或者表示事物之間的關係。後來的形聲字不光表意,還表音。這樣表達的意義雖然淡化了,但是必定是保留了精髓。

《說文解字》中對「示」字解釋為,「示,天垂象,見凶吉,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神事也,凡示之屬皆從示。」這表示從「示」字旁的字都與古代祭祀文化有關。而細細整理從「示」字旁的字,就不難發現,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而示部字則集中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天、地、人的崇拜與敬奉。

《說文》中對「神」字的解釋是「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足以看出古人對神明的崇敬。古人對天神的崇拜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對日神、月神的崇拜,對星辰的崇拜,對風雨雷電諸神的崇拜等。

《說文》中對「社」字的解釋是,「地主也。從示土。」所謂地主,也就是主宰土地的神。大地負載萬物,無邊無際。人們生活在大地上,面對巍巍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河流、茂密繁蕪的森林,便感到大地有一種無窮的力量。

在科爾孜族,甚至還有「自己是大地母親之子」的原始觀念,認為人是由地上的泥土繁衍而來。人們對大地崇拜的同時,又對其產生畏懼之情,這是因為大地上的火山噴發、山體滑坡、洪水泛濫、森林大火等駭人現象,並由此產生了對土地諸神的崇拜。對地神的崇拜可分為:高山崇拜、水神崇拜、火神崇拜、植物崇拜等。加之土地是先民們賴以生存的資本,人們的衣食住行,全部取之於土地,於是,人們便對之頂禮膜拜,以表達感恩和祈福。

另外,中國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崇尚男尊女卑,這種思想在漢字中也有許多體現。不少從女字旁的字均表現了對女性的輕蔑和侮辱。如「妥」字,一隻手壓在女子的頭上,女子抵抗不得就要妥協了;「嫉妒」本來是一種人類共有的情感,二字卻都用了女字旁,充分表明在一段時期內,漢族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

在封建社會,中國人的倫理觀念主要是三綱五常。「三綱」簡單說,就是大臣要按照君王的意志辦事;子女要按照父親的意志辦事;妻子要按照丈夫的意志辦事。「五常」就是每個人要做到仁、義、禮、智、信。人們在造字和講解字義時,也常常把這種倫理觀念加進去。

君、臣、民。「君」的古字上面是兩隻相對的手,雙臂內側是個「口」,像個正面坐著處理政務的君王。「臣」的古字像個面向左邊趴在地上行匍匐禮的大臣。「民」的古字像個面向左的男人與女人的結合體。到了漢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側面形,就是現在的「君」字。臣和民應該面向君王,表示服從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為面向右,成了現在的「臣」和「民」。

無子不孝。「孝」字的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子」,是小孩攙扶著老人的形象。孝就是盡心奉養父母,照顧父母的意思。漢朝以後的統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對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的罪行中,最嚴重的是沒有後代,沒有子女的人被看成大不孝。維護這種觀念的人就把「孝」字中的子解釋成男孩子,說沒有男孩子的人就是不孝。「好」字左邊是「女」,右邊是「子」,意思也是多生孩子就好。這種生育觀念到了現在還有影響。

帶「女」字的貶義字。在強調男子重要的同時,是貶低婦女的作用。「女」的古字像個雙手交叉在胸前(也有的像雙手被綁在身後)跪在地上的女人。這說明商朝時婦女就處於被統治的地位了。

社會不但歧視婦女,而且還把許多壞人壞事和婦女聯繫在一起。人們在造一個字時,如果是貶義,就把「女」字加進去。比如奴隸的「奴」、奴顏婢膝的「婢」、貪婪的「婪」、佞臣的「佞」、奸人的「奸」、妨礙的「妨」以及「娼妓」、「嫉妒」、「妖媚」等等。

女子應該呆在家裡,這樣才平安,所以「安」上為宀(房子的符號),下為女。如果走出家門就會引起麻煩。兩個女人在一起會成為「奻(sòng)」,意思是爭論、爭吵;三個女人在一起就會成為「姦(jiān,簡化字同『奸』)」,意為邪惡、奸詐。因此對女人要嚴加管束。「妥」字上為「手(爪)」,下為「女」,意思是管束住女子才能安妥。壓迫歧視婦女,反對婦女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的觀念到了20世紀才開始清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