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千年養生—生薑、山楂、蓮藕、吞咽津液、運目、聰耳

千年養生

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其歷史幾乎和中國傳統醫學的歷史一樣長,或者說它就是中醫的一部分。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又稱「攝生」、「長生」等;老子的《道德經》首先提出了攝生、長生等養生概念。

養生思想

養生其實就是保養生命,使生命長存的意思。雖然各家各派養生的方法不同但這個根本目的都是一致的。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指導當時養生的主流思想。老子養生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少思寡慾」,這和道家的修鍊功夫是分不開的。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養生觀,在自己的著作中專題論述養生理論,並且提出了有關精神、形體及氣息養生的方法。作為儒家代表的孔子,在養生方面注重人格精神修養和倫理道德的規範,倡導仁愛精神,用儒家的倫理來加強人性的修養,最終實現「仁者壽」的目標孔子認為人不要過於執著,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還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不僅是做人的道理,也是養生的道理。

由於古人重視對自然的觀察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秦漢時期就明確認識到不同的季節時令要有不同的養生法則,以適應四季的更替.《黃帝內經》說:「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就是要人們根據四季氣候的特點,調整自己的起居飲食。《黃帝內經》中不僅有對養生理論的完備論述,還涉及了許多具體的養生方法,包括精神調攝、形體鍛煉、飲食調養、環境適應季節養生、起居規範、針灸按摩、導引氣功、藥物調養等形成了完整的養生體系。

說到養生長壽,中國上古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壽者—彭祖,傳說他是上古帝王顓頊的孫子。他非常善於烹調雉雞羹,堯帝的時候,他因為進獻此羹,堯帝便把彭城封給他。所以後世稱他為「彭祖」。舜帝的時候,他師從尹壽子,學得真道,遂隱居武夷山。到商代末年,彭祖已有767歲(或說有800餘歲)。儘管這麼大年紀,可仍不顯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靜,不追求名利,不汲汲於世事,終日以養生修身為事。商王請他作大夫,他接受了官職,卻常常以有病為由,不上朝聽政。他精通藥物補養和導引之術,常常服用一些丹藥,並且每天閉氣導引他出遊的時候,從不乘車馬,即使要出外很多天,也不帶乾糧。如果身體疲乏不適,他就用導引術引導真氣周流體內,使四肢九竅以至毛髮都氣流通暢,身體又舒服如初。商王曾向他請教長生之術,但因其荒淫過度,並未能長生不老而彭祖卻成了長壽的象徵。

飲食養生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飲食與人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飲食的調配。壽星彭祖就非常擅長烹飪,因此被尊為廚師業的鼻祖。商代的丞相伊尹,既精通烹飪又擅長醫藥,曾撰寫《湯液經法》,記載了很多中藥方劑。

周朝時按醫療性質把宮廷醫生分為四類:疾醫、瘍醫、獸醫、食醫。其中食醫就是按照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和藥性學說,以葯食同源的理念為基礎,專門研究飲食療法的醫生。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運用藜、霍、薇、蕨等植物和一些肉類來調配具有保健作用的飲食。最著名的要數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他身邊有易牙、開方、豎刁三位食醫來專門為他調配飲食。《神農本草經》中收錄的藥用食物達到了50多種,《黃帝內經》中還記載了6個葯膳方劑。

五味入五臟:在中醫看來,食物與藥物一樣,具有自身固有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這些特性來調節人體的臟腑氣血。而且食物的性質比藥物要平和,因此更適於日常服用。食物分為酸、苦、甘、辛、咸五味,這五味又分別對應五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以五味可以補養五臟,但又不能太過,否則不僅起不到補養的作用,反而會損傷臟腑之氣。從陰陽的角度來觀察五味的性質,那麼苦辛可以化陽,酸甘可以化陰,苦咸可以涌泄,甘淡可以緩中。運用這個法則,結合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可以建立起有針對性的食療方案。

陰陽調和:食物中如果陰性的物質太多,就會滋膩凝滯,有礙脾胃功能;如果陽性的物質太多,就會容易昇陽動火。因此在飲食烹調過程中,講究陰陽調和:在養陰的食物中,要加入花椒、茵香、肉桂等陽性的調味品;而在扶陽的食物中,要加入筍、菜心一類的東西,以免火熱太盛。滋陰之品多生長在水中或背陰之處,如海參、銀耳、燕窩、龜甲、菌類等,具有養陰生津清熱的作用適用於身體陰液不足,日燥咽干,虛煩不眠,盜汗腰酸的病症。養陰的食物多甘寒滋膩,脾胃虛弱,痰濕內盛的人不適宜經常食用。扶陽之品多具溫熱之性如羊肉、鹿肉、動物腎臟等,具有扶陽補腎,溫里散寒的作用,適用於身體熱量不足,怕冷腹瀉,陽瘓遺精等病症。扶陽之品溫熱而性燥,陰虛有熱,濕熱內盛或患有瘡瘍的人不宜經常服用。

以類補類:這是中醫食養的一大特色,也是備受爭議的方法。比如以肝補肝、以心補心、以肺補肺等,這主要是針對虛證而言。草木植物的枝可以對應四肢,比如桑枝就常用於治療四肢疼痛;種子沉降多入腎,比如蓮子、芝麻等都有補腎的作用。

食療

調味品中的良藥——生薑

生薑就是新鮮未經千燥的姜,味辛而性溫,是中國人最常用的調味品,而且很早就開始使用了。孔子說:「不撤姜食。」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食姜已相當普遍。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胃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

風寒感冒初起的時候,身上感覺有點發冷,可以用100克大米煮粥,粥快好的時候放入5片生薑、3段蔥白,再煮5分鐘。然後撇上一小勺醋,趁熱將粥喝下。蓋上被子睡一覺,出點汗,感冒就能很快得到控制。

月經期腹痛的女性,可以在月經期開始的時候,用生薑和紅糖煮水喝,能夠很好地緩解疼痛。

在吃螃蟹、吃海鮮的時候,總要放上一些姜,這是因為螃蟹、海鮮都是寒涼的食物,吃多了胃會不舒服,而生要具有辛溫之性,能夠中和螃蟹的寒性。

還有一些胃不好的人,容易嘔吐,甚至吃藥也吐,這時候喝一點薑汁,能夠溫胃止嘔,許多中藥方劑裡面都有生薑,也是為了照顧脾胃。

能消食減肥的水果——山楂

山楂是中國北方常見的水果,秋天收穫。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古人認為山楂能夠幫助消化油膩的食物,所以有生活經驗的人在燉肉的時候,都會放幾顆山楂進去,這樣肉容易燉爛。

小孩子吃飯往往不知饑飽。尤其是碰到喜歡吃的東西。很容易吃撐,所以食積是小孩最常見的胃腸疾病.食積雖然不算大毛病,但小孩脾胃功能不夠強健.時間長了會損傷小兒消化功能。出現不思飲食,身體消瘦,甚至腹部腫大的狀況山楂就是治療小兒食積的好東西,不僅具有很好的消食作用。而且味道可口。中醫里有三味葯:山楂、麥芽、神曲,合稱「三仙」,是常用的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現代研證實,這些藥物里都含有消化酶,可以促進消化。

另外,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疲的作用,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能夠降血脂、降血壓,所以山植也可以降脂減肥,可以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希望減肥的人,可以經常用荷葉、山楂、蘆根一起泡水喝,以幫助排出多餘的脂肪。

一身皆是葯——蓮藕

植物的不同部位,性質不同,作用也不同,很多植物的多個部位都有藥用價值。植物的根部一般都具有沉降的作用,莖部具有通氣的作用,花、葉大多具有宣發升散的作用,種子大多具有滋潤補益的作用。而常見的食物中,蓮藕在這方面表現最突出。一身都是葯:蓮子可補益脾腎;蓮子中間的胚芽叫蓮子心可以清心火;蓮藕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藕節可以清熱止血;荷葉可以除濕清署熱。還有荷花花蕊、蓮房等都可以入葯。 

善治富貴病的食物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上有了很大改善。同時運動減少,因此糖尿病、高血壓、離血脂的發病率急劇上升,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飲食上的調節也非常重要。一些具有清熱利濕養陰作用的食物,尤其善於防治富貴病。

荸薺:把鮮孽養榨汁,做飲料喝,適合高血壓伴有便秘的人。

桑葚:洗千凈后榨汁,可以與少許黃酒兌在一起喝,適合離血壓出現陰虛癥狀的人。

鮮藕:選擇鮮嫩肥大的藕,去掉藕節。榨汁後過濾掉渣滓,做飲料喝,可以通氣利水,養胃生津。對高血壓和搪尿病患者都有好處。

山藥:削皮以後切成片,和大米一起煮粥吃,能夠養胃益陰,適合糖尿病人。

絲瓜:可以通氣利水,炒著吃、煮湯吃都可以,適合血壓、血脂高的人。

牡蠣:具有養陰降氣的作用,適合高血壓息者,牡礪最好是連殼一起煮湯喝,而且煮的時間要長。這樣才能發揮牡蠣的功效。

桑白皮:桑白皮是桑樹的根皮,用它泡水喝,適合身體肥胖的高血壓患者。

引導養生

導引是中國傳統的健身方法,所謂導引,就是「導氣令和,引體令柔」,通過一些特定的呼吸和鍛煉方法,使臟腑氣血調和,骨骼肌肉靈活柔軟。導引術大多簡便易學,對場地要求不高,很適合自我保健。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都是古人創製流傳下來的導引方法,至今仍受到中國廣大群眾的喜愛。

導引術目前雖然被納入了運動養生的範疇,但是與一般的體育運動的概念還是有區別。中醫所說的運動不僅包括肢體的運動,還包括氣血的運動。那些以靜坐冥想為主的導引術雖然沒有明顯的肢體動作,但是鍛煉得法一樣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尤其適合那些無法承受體育鍛煉強度的人群。

五禽戲

五禽戲是東漢醫學家華佗模仿五種動物—虎、鹿、熊、猿、鳥的動作而創製的健身方法。華佗根據「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的道理,認為人的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暢造成的,如果人體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就不易生病了於是華佗有時間就細心研究鍛煉身體的方法,他仔細觀察各種動物的動作,模仿猛虎猛撲呼嘯,模仿小鹿愉快飛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躍,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鳥兒展翅飛翔等動作,創造了五禽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后稍停;然後,身軀后縮並呼氣;如此3次。繼而兩手先左後右向前挪移,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按著抬頭面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後退7步。

鹿戲:按上面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左側后視,當左轉至極后稍停;呼氣,頭頸迴轉,當轉至面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3次,右轉2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挺伸。如此再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熊戲:仰卧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席,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席;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面,當左肩一觸及床席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側滾落,復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席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席;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杆(如單杠、門框等),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杆,使兩肢懸空,作引體向上7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杆,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后換右腳如法勾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面,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拉腿膝近胸;稍停后兩手換抱左膝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後,兩臂如鳥舒展翅膀般伸縮7次。

八段錦是八節導引動作,歷史悠久,簡單易學,功效顯著,其名稱出自北宋洪邁的《夷堅志》,分為武八段與文八段兩種。武八段多為馬步式或站式,適合青壯年與體力充沛者;文八段為坐式,適合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

武八段

1、雙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二托舉六次后,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2、左右開弓似射鵰: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靛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划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頭平高,距身體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箭訣,向左側伸出,順而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箭在手待機而射。稍作停頓后,隨即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6次。

3、調理脾胃臂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8次。然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此為左勢,右勢反之。

4、二五勞七傷向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后,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

5、背後七顛百病消:兩足併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但不要著地。反覆練習7次。

文八段

1、叩齒集神:先閉目冥心,盤坐握固,靜思集神,叩齒三十六次。又兩手向項后,數九息,然後移手各掩耳,以食指壓中指,用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反覆二十四次。

2.撼搖天柱:先須兩手握固,然後搖頭左右顧看,肩膀隨之轉動,共做二十四次。

3,舌攪漱咽:以舌攪口齒及左右頰三十六次,待津液生,再漱三十六次直至津液盈口,分作三口,像咽硬物一樣咽下。

4、手摩腎堂:此法用鼻吸清氣一口,咽之。然後搓手至熱,然後手摩腎堂三十六次。

5、單關轆護:俯首,彎曲兩手,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如絞車一般右手也如此。

6、雙關轆護:左右肩同時隨手臂圓轉,如絞車一般,做三十六次。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即夾脊關)上入腦部,鼻吸清氣一口,然後放所盤兩腳,平伸向前.

7、托天按頂:盤坐,兩手相叉,向上托空,向下按頂,各做九次。托要用力,如重石在手,同時腰身都要極力上聳。

8、俯首鉤攀:用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然後收足端坐,收手握固。候口中津液生,再漱再吞,再從頭開始做。凡做三十六次的動作改為做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仁遍燒身體,靜坐片刻,收功。

太極拳

太極拳與中國古代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太極拳理論直接來源於道家思想道教繼承和發展老莊的道家思想,在重生貴生、尊道貴德的宗旨指導下,有一系列養生修身煉己、以求長生久視的鍛煉功法,集中且精當地體現在太極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極拳中,講究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柔弱勝剛強」,這些都來源於老由道家哲學。  

陳氏太極拳可稱太極拳的鼻祖,是清初河南焦作人陳王廷所創。陳王廷的拳法受明代名將戚繼光的影響很大。戚繼光的《拳經三十二式》被陳王廷吸收了二十九式編太極拳套路。陳王廷創造性地把拳術和導引、吐納結合在一起,把拳術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協調動作,與導引、吐納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使太極拳成為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同時,他運用經絡學說的理論,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氣宜鼓盪」,「氣遍身軀」。內氣發源於丹田,以腰為軸,微微旋轉使兩腎左右抽換,通過旋腰轉脊,纏繞運動,佈於周身,設計的動作連貫而圓活,使經絡氣血通暢。這些使得太極拳不僅是一項武術運動,更是能增強體質、強身延年的保健運動。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師於河南焦作陳家溝陳長興(陳式太極拳傳人),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髮展了「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的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學拳者不同年齡、性別、體力條件和不同的要求適當調整運動量。它既適用於療病保健,益壽延年,又適用於體力較好者用來增強體質,提高技術,適應性廣。因此,楊式太極拳是流傳最廣的太極拳,據統計,全球有三億人在習練楊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武術大師。他先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又從師於程廷華學八卦掌,民國初年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他融匯各家拳法的長處,參合太極、八卦、形意的精義,而成孫氏太極拳。1909年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大力士、拳擊家、柔道家彼得洛夫途經瀋陽,誇口夭下無敵,拳打中華武林。孫祿堂聞訊后非常氣憤,決心前往打擂。彼得洛夫打在孫祿堂的小腹上,如打在鐵石上一般。幾個回合下來,彼得洛夫就被孫祿堂一拳打下了擂台。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力士、日本全國柔道冠軍坂田一雄前來中國與孫祿堂比武,孫祿堂輕而易舉把他摔倒在地。坂垣拜服在地,要求拜孫祿堂為師,被孫婉拒。從此以後,孫祿堂的威名遠揚日本。

日常引導法

除了成體系、成套路的導引術之外,還有一些自古流傳的導引方法,動作簡便。非常適合自我學習與練習。每天展起或睡前,堅持進行,具有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吞咽津液法:人體的唾液備受古代養生家的重視,被稱為「金津玉液」。每日起床后以舌頭在口腔內攪動,使津液充滿口腔,然後分數次將津液緩緩咽下。身體感覺不適時也可吞咽津液,幾分鐘后便會覺得神清氣爽。

閉氣消食法:當消化不良,感覺胃部脹滿的時候,可以深吸一口氣。閉緊嘴唇,將氣咽下去。胃部會立即感覺舒暢。平時也可以經常練習腹式呼吸,這效果更好。

運目法:盤腿端坐,微微閉目,眼珠轉動14次,然後緊閉眼睛,片刻后忽然睜大眼睛。這個鍛煉方法能夠防治眼病。

聰耳法:安靜坐好, 用雙手掩住耳朵,憋一口氣,將頭前後級慢俯仰7次.然後鬆開手。這個方法可以防治高血壓和耳鳴。另外時常用手揉搓兩耳前後左右也可保護聽力。

按摩腎俞法:每天臨睡前,坐在床邊,舌抵上顎,把手放在腎俞穴處,上下輕搓120次,然後就寢。這個方法對遺尿、尿頻、腰疼都有效果。(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二橫指,正對著肚臍)

按率湧泉法:每天晚上,一手握足,另一手在足心一往一復地按摩,至少按盡100次,這個方法可以防治陽疾、腰疼等病症。(湧泉穴在足底上三分之一的凹陷處)

牽臍法:肚臍,中醫稱為「神姻穴」.是很重要的保健穴位,每天躺在床上,把手放在肚臍上,順時針旋轉按摩100次,再逆時針旋轉按摩100次,可以預防胃腸疾病,有便秘毛病的人尤其適合練習。

————————————————————


關注我,每日獲取價值資訊! 點滴修鍊,完美進階!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