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司 Zilliqa:叫板Visa,有望解決區塊鏈的根本問題

編者按:新加坡的Zilliqa是世界首個實現可擴展性高吞吐量的公有區塊鏈平台,有望利用分片技術解決區塊鏈的根本問題。近日,TECHINAISA發表了This Singapore-based blockchain platform can compete against Visa一文,對Zilliqa作了詳細介紹。

2017年加密貨幣市場發展迅猛,但最大最根本的問題是規模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坊每秒可支持的交易數量都不足7個。而Visa每秒卻可以實現8000筆交易。所以,改變區塊大小和換用其他修補工具都無關痛癢,區塊鏈無法同像Visa的交易支付商抗衡。

更不妙的是,「傳統」區塊鏈(比特幣和以太坊)不會隨著自身的發展而擴大規模。隨著湧入加密市場的人不斷增多,人們不得不通過競標手段在區塊上達成交易,或者為獲取更多的區塊利益,人們在挖掘方面的競爭會愈演愈烈。

Advertisements

如果區塊鏈的交易規模能隨著生態系統的擴大而擴大,那麼倒能緩解上述問題。但區塊鏈的基本設置決定了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將大部分交易轉移到外鏈或者側鏈(如:閃電網路)。這就違背了區塊鏈在鏈上實現所有交易的願景。

尋求改變

Zilliqa團隊成員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早在2015年,Zilliqa提出了顛覆前文假設的方案,但直到今日該方案才步入市場。

Zilliqa的區塊鏈基礎設施與以太坊很相像,但組織方式不同,它有望達到高水平的規模和速度而無需額外成本。它的根本前提是當網路擴大時,交易規模也隨之擴大,挖掘者增多是因為交易吞吐量增多。於是區塊鏈的效用能得以提高。

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分片實現的。在傳統區塊鏈中,所有挖掘者都爭先恐後地解決數學問題,最後獲勝者得到獎勵。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遊戲。雖然該系統運行良好,但有一個很大的缺點:輸掉的人都浪費了時間(或者計算機的電量)。這樣的競爭結構基本上浪費了99%的計算機能耗。

Advertisements

分片則不同,它將任務分成小份(成為「分片」)。比如,傳統區塊鏈是8000個挖掘者解決一個問題,現在則是把挖掘者自動分為10個分片,每個分片800人,分別解決不同的問題。如此一來,競爭變為合作,計算機耗能也更有效率。由此帶來的效果是:

網路不斷增長,但密碼難度不會加大,相反,會出現更多的分片,日益增多的挖掘者可以處理更多的問題,區塊鏈可以實現更多的交易。另外,同等的耗電量下可完成更多的加密工作,區塊鏈更加綠色環保。由於運行效率提高,整個網路的交易成本可大大降低,挖掘者獲利不變。

未來與挑戰

近日,Zilliqa經亞馬遜內部測試網測試,它每秒實現的交易量突破2488筆,是比特幣和以太坊每秒交易筆數總合的100多倍。這還是前期階段。如果以太坊的挖掘者(約22000人)在Zilliqa工作,那麼Zilliqa每秒可支持15000筆交易,相當於Visa(全球最大支付處理商)每秒交易數量的兩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該技術還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測試和審查。因為攻擊者可能集中攻擊某個分片而不用關注全網,因此分片還可能招致安全問題。

但就目前而言,區塊鏈線性可擴展性似乎讓大家備受鼓舞。

2018年1月3日,Zilliqa團隊發布呼聲已久的「榴槤」alpha源代碼。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檢查底層技術,開發人員可以對其進行測試和改進。該團隊宣布,他們將把硬限額從3000萬美元降低到2000萬美元,相信可以用這些資源來執行路線圖。

總之,誰能建立穩定可靠的區塊鏈基礎設施,誰就可以和Visa、MasterCard叫板,成為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參與者。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