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忍還是訓?

我們的「默許」把孩子養出了不該有的樣子

「驕傲的氣息」和「近似鼓勵的笑臉」,讓孩子誤以為是表揚。

「我家寶寶總打人,一言不合,上去就是一巴掌。這可怎麼辦?」 一邊說,還一邊親昵地撫摸寶寶的小腦袋。

一句看似在懊惱孩子愛打人的話語,語氣里卻彷彿帶著一股「莫名驕傲的氣息」。

還有些家長,批評自己娃不能欺負別人的時候,對孩子擺出一副似有似無 「近似鼓勵的笑臉」。

很多孩子會以為,這是受到了表揚,變本加厲自然不在話下。

孩子的行為裡帶著大人的影子。

小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如果大人處理問題時,打人或有打人傾向,孩子多半也會有打人行為。

孩子在場時,解決問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少做攻擊性的動作,言傳身教比任何苦口婆心還好用。

身為人父人母,堅決抵制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

現在的小孩兒所處的時代就是一個電子時代,你不可能隔絕他與任何電子產品的聯繫,而遊戲或動畫片里或多或少充斥的暴力色彩,對孩子的行為顯而易見的。

選擇動畫片時,要為孩子把關,按齡挑選,把控時間。

爸媽最好選擇陪看,當突然出現暴力行為等少兒不宜的畫面時,嚴肅地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如果不及早改正以上的行為,會很快地滋養出孩子的壞習慣!

沒有誰想養出一言不合就動手、蠻不講理的「壞寶寶」,那麼小傢伙打人的時候,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呢?

我們該有的姿態:指導,但不教訓;接受,但不縱容。

1 ~ 3歲的寶寶逐漸有了自我意識,可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當需求與能力不能匹配,就會表現出很多不當情緒和行為,比如打人。這點在我們之前的文章詳細講過解決方法:小小年紀暴脾氣,長大還得了|現在這麼教,今後就輕鬆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給出正確示範。

如果孩子是玩開心了,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出現「打人動作」,此時,給孩子作出正確的示範,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比如可以告訴他「寶寶,你是不是非常開心,想和小朋友分享一下,那我們和小朋友握握手,告訴他你非常開心吧」,同時示範正確的握手方法。

孩子可能無法一次就學會,當下一次孩子依舊有大人傾向時,繼續強化上述的示範。

嚴肅、清晰地告知。

如果確定孩子是故意打人,那及時制止,抱住孩子,並嚴肅、清晰地告訴孩子:「打人不對!」

不要說「不可以打人」,在認知發展初期,孩子記住的往往是後面的詞語。

如果我們反覆強調「不可以打人」,孩子通常會記住「打人」,並且還可能以為「打人」能引起關注。

制止打人後,不要一下就教訓。

先詢問打人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模擬剛才的情景,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比如,對孩子說:「打人是不對的,不開心可以講出來,告訴媽媽/爸爸,我們一起想辦法。」

隨後帶著孩子去道歉。如果孩子已經道歉,鼓勵、表揚孩子的做法。

親生的!耐心!耐心!耐心!

養育孩子沒有完美的方法,當我們想嘗試新方法,放棄現在的方法時,請堅持一段時間。我們都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重複示範,孩子才會慢慢學會。

親生的!別急著發脾氣!你不希望他打人,卻朝著他大吼大叫,那任何「育兒萬金油」都沒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