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常提到的「補」到底是補什麼?該怎麼補?

點擊關註:醫壽延年

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緻的閱讀服務!

補法是中醫治病的「八法」之一,是針對人體的營養氣血或某一臟器虛損時應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它是運用各種不同的補藥來達到「因其虛而能之」的意義。因此,它的作用在於扶助人體氣血的不足,協調陰陽的偏差,使歸於平。另外,在正氣虛弱不能清除余邪的情況下,使用補法,不僅能使正氣恢復,而且還有利於清除余部。因此,補法並不局限與補虛扶弱方面,同時還能收到間接祛邪的效果。

補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概括地可以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類。

補氣

應用於氣虛之證。臨床表現為倦怠乏力,懶言乏力,少氣不足以息,虛熱自汗,脈大而虛,或者時有脫肛,疝氣,女性可有子宮脫垂或者下墜等。

常用中成藥有健脾益氣丸、健脾化痰丸、香砂健脾丸、參苓白朮丸(散)、補氣養血膏等。

常用中草藥有人蔘、黃芪、白朮、山藥、大棗、甘草、黃精、飴糖、扁豆、党參等。

補血

應用於血虛之證。臨床表現為面色萎黃,爪唇蒼白,頭眩耳鳴,嘈雜心悸,大便秘結,女性為經量少而淡,甚則閉之不行等病症。

常用中成藥十全大補丸、十全大補膏、人蔘養陰丸、歸脾丸、河車丸、首鳥片、復方胎碟片、人蔘滋補片、烏雞丸等。

常用中草藥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白芍、阿膠、桂圓肉、桑葚子等。

補陰

應用於陰虛之證。臨床表現為形瘦色悴,口乾咽燥,肌膚乾燥,耳鳴目眩,怔忡怵惕,虛煩不寐,盜汗遺精,咯血,口渴等。

常用中成藥有六位地黃丸、左歸丸、麥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大補陰丸、明目地黃丸、健步丸、桑麻丸、羊肝丸、二冬膏等。

常用中草藥有沙參、西洋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玉竹、百合、女貞子、構杞子、楮實子、龜板、鱉甲、桑寄生等。

補陽

應用於陽虛之證。臨床表現為腰以下冷,腰膝酸困,下肢無力,臍下不仁,小腹時痛,大便泄瀉,小便頻數,陽痿早泄,虛喘等。

常用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附桂八味丸、濟生腎氣丸、右歸丸、四神丸、健腰丸、鹿茸片、參茸片、參鹿補片、人蔘鹿茸丸等。

常用中草藥有鹿茸、鹿角、鹿角膠、海馬、海龍、狗脊、仙茅、巴戟天、補骨脂、鎖陽、淫羊藿、陽起石、菟絲子、益智仁、蛤蚧、骨碎補、冬蟲夏草、杜仲等。

以上是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補。此外,還要分別五臟,視其虧損,進行五臟補益。在補益五臟中又有正補法,就是什麼臟器虧損補什麼臟器。例如腎虛就用補腎的葯,肺虛就用補肺的葯等。除了正補之外,還有一種「補母生子法」,就是某一臟器虧損不能直接補虧損的臟器,而是補其在「五行」中能生它的那一臟器。例如肺虛咳嗽,大便秘結的人,可用參苓白朮散來補脾,達到補肺的目的。因為,在「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其他臟器都可以此類推。

在五臟補益中,最值得一補,也是最需要補的臟器是脾和腎。因為,脾為後天生化之源,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都是靠脾胃的功能來完成的。如果脾胃虛弱不能運化,不但吃進去的食物不能消化吸收,就是吃進去的任何補藥,都不能起到補益的作用。從保健學角度來說,定時不定時地經常服用一些健脾葯,對健康是大有好處的。俗話說,只要能吃,什麼病都不會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