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的診療現狀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疾病,以面部發作性疼痛為特徵。病人常把這種疼痛描述為刀割樣、電擊樣,異常劇烈,被冠以「天下第一痛」。50歲以上中老年人是這個病的高發人群。因其確切發病機制及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多數人認為造成該疾病的原因不止一個,所以該病在臨床治療上缺乏有效的病因療法。

葯該怎麼吃?

發作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吃止痛藥,從而控制或緩解疼痛。臨床最常用的止痛藥是卡馬西平,但這類藥物也只是在初發階段有效,但毒副反應較常見,如皮膚過敏、頭暈、嗜睡、共濟失調、血小板降低等。隨著療效下降,藥量則逐年增加。最終,60%-70%的病人毒副作用和藥物喪失療效而不得不停葯,轉而尋求其他治療途徑。甚至不得不選擇開顱手術,承受手術風險。

Advertisements

不開顱行不行?

還有一些不開顱的手術方法——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阻滯或切斷術。雖然手術操作簡單,比較安全。但,這種方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感覺減退或消失(三叉神經支配區)。也就是通過這種破壞性手術來達到止痛效果。這對病人而言,是不得已而為之之事。

【舉個例子】射頻或甘油注射——通過這種方法來毀損三叉神經,雖然風險小,但療效不滿意,術后複發率高,且常會出現面部麻木、面部肌肉運動受影響。有一項研究,1860個病人接受三叉神經痛射頻治療,隨訪2年,複發率高達24.8%。

因而,理想的三叉神經痛手術治療仍在研究之中。

全世界醫生普遍認為,顯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最有效的徹底根治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方法,成功率高達90%。但是由於需要開顱,因而病人難以接受手術風險。正因為此,我們不斷改進手術方法,使得創傷越來越小;也正因為此,顯微血管減壓術成為目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主流治療方法。

Advertisements

顯微血管減壓術——這種手術雖為開顱,雖然操作精細、技巧性高,但風險越來越低,這得益於顯微技術水平的提高。我以前發了很多科普文章介紹這個手術,這裡不累述了(有興趣的可在我的頭條文章里找找)。

這裡,我想說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核磁共振檢查

雖然目前認為,微血管壓迫和蛛網膜粘連是三叉神經痛的主要原因,但腫瘤等繼發性病因亦不少見。這些都需要通過頭顱核磁檢查來確認。【舉兩個例子】,【一個】三叉神經痛的病人在進行腦CT檢查后,並未發現有什麼異常,可是在隨後的腦核磁檢查卻發現了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原因——一個小腦膜瘤。【還有一個】病人,聽力下降,早期因為不嚴重,並未引起重視,而當出現面部劇烈疼痛后才去醫院就診。腦核磁檢查發現了個聽神經瘤,這個瘤子向上方生長,壓迫了三叉神經,造成了劇烈的三叉神經痛。

雖然顱內良性腫瘤在生長的一定時期內可能並無癥狀,但三叉神經痛患者被檢查出繼發性病因后通常會積極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而「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常常是先嘗試保守治療,直到各種方法無效后才會考慮手術。

這就是目前三叉神經痛病人的診療現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