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入葯,善治胸悶心煩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付中學

早春時節,各種春花盛開,引得人們紛紛舉起相機留影。不過,至於梅花、桃花和杏花各有什麼區別,很多人其實都不甚了解。

梅,中國十大名花之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好的寓意,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被列為「四君子」。梅是薔薇科杏屬植物,原產於中國南方,具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可做觀賞植物和果樹。

在中醫眼中,梅一身都是寶,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梅花入葯,用的是初春花未開放時的花蕾。其味苦、微甘、微酸,性涼,歸肝、胃、肺經,具有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等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淋巴結結核、瘡毒等病症。梅花富含揮髮油,早在清代就被用來製作「精油」,《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臨床中遇到心情抑鬱、胸悶心煩的患者,我有時就會建議他們用一些梅花蕾(干制)泡水喝,能夠起到舒緩情緒、寬胸順氣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梅的果實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青梅,也是一味良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認為它味酸性平,主下氣、除熱,除煩滿,緩解肢體痛,死肌,去青黑志,惡疾。梅的果實常在夏季接近成熟時採摘,熏製成烏梅入葯。烏梅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等病症。▲(文章來源:生命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