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美國優先」,終將變成美國孤立!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外刊

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下降。這一方面與美國自身政策和發展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其他主要國家影響力的提升以及各國尋求新的合作模式有關。2018年2月20日,美國《評論彙編》發表了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政治學院院長恩加拉·伍茲(Nagire Woods)的文章,對國際合作新形式進行了分析。

原文:《進行中的國際合作2.0》

陳政予/編譯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引導國際秩序的中堅力量。如今,這個國家卻在向世界推銷「美國優先」政策。然而,與此同時,一種新型國際合作模式正在悄然形成。

經濟政策上,美國財長史蒂芬·姆努欽(Steven Mnuchin)在2018年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美元走弱可以刺激貿易增長。但實際情況卻是,美國一直以來都在依賴美元的強勢地位。如今美國國內財政赤字還在日益擴大,這時提出美元走弱觀點無疑是愚鈍的,也背離了美國堅持基於規則的貨幣體系,以及遏制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承諾和決心。

Advertisements

外交政策上,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贊同復興門羅主義以壓制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而美國以南國家和其他承認中國影響力的國家對此卻並不買賬。正如一位墨西哥評論員所說,門羅主義「其實是在為干涉他國找借口」。

針對134個國家的蓋洛普民意測驗(Gallup Poll)顯示,2016年有48%的國家人民承認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但到2018年這一數字卻下降到了30%。與此同時,反對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的呼聲卻日益增加,達到了43%。這些行為所造成的必然結果是,其他國家不再視美國為穩定的合作夥伴,更不會贊同由美國來領導世界格局與合作。

當然,不能確定特朗普政府的決定是否會發生變化。正如20世紀80年代早期,里根總統在第一個任期時曾質疑當時的國際貨幣體系,但到第二個任期時又一反常態開始支持國際合作。雖然如今世界格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世界範圍內的合作無法實現。

Advertisements

美國學者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Keohane)在《霸權之後》(After Hegemony)一書中認為,在沒有霸權國家的情況下,國際合作仍會持續。他的核心觀點是,創建類似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G20峰會等的國際組織需要一個清晰的領導制度。如果一國政府希望從國際體系中獲利,那麼它就要成為多邊合作體系的一份子。

2017年1月,美國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然而一年之後,協定中所包含的11個國家宣布它們將繼續向前發展。同樣,2017年6月,美國又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然而直到2017年年底,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各國都紛紛加入這一協定。如今的美國開始被世界邊緣化。

當然,這也並不奇怪。許多國家開始依據國際合作開放的新格局調整本國政策,而不再是依據美國的喜好,國際組織也越來越能夠包容不同的觀點和利益。這樣的結果便是產生新的合作組織,並改善以往的組織模式。至於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最終也只能成為「美國孤立」(America Alone)。

-大家都在看-

長按二維碼關注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社會科學報官網:http://www.shekebao.com.cn/

運營人員: 楊亞茹 MX00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