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諾賓說悟性

突然間想起這麼個茬兒,就來一篇兒文章吧。

「悟」字,拆開了看,吾心,屬於自己跟自己琢磨著要東西。提起這個「悟」,眼睛看不見摸不著的這麼個概念,還經常被人用到,它到底是什麼呢?它和一件事是分不開的——學東西。

就拿太極拳來說吧,最起初是借這個詞形容接受能力。教了給你的東西,看看當時學的怎麼樣?學得好通常會被誇悟性不錯,學得差點意思,自然就算是悟性欠佳了。這裡出現的悟性,就指一個接受的能力。再往下呢,悟性有一個好夥伴,它叫做「練習」,也就是不斷地重複。到這才算和真正悟性的本質沾邊。怎麼講呢?也就是說一個人朝著自己要東西的開始。在不斷地重複之中,能分辨對錯,能自我升級,然後在選擇之中,你還得有一定的運氣。

Advertisements

還是拿練拳作比喻,學跟練可不是一回事,學完了東西要自己回去練。太極拳是一門駕馭身軀的技術,正確的方式不僅外在流暢美觀、舒展大方,且內在也可體會運動的舒適。練的時候一個人對勁力細節的感受,就是他甄別對錯的一個方法,這種感受力的強弱關係到他甄別問題的效率。效率高的自然熟悉的快,進步也就快。

分辨是一回事,升級又是一回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在不斷地獲取與重複之後,即便是數量極為有限的「原料」,也可以通過自我的升級,不斷發展出新的內容,這樣的發現其實也不全是好事,因為往往會站在技術的十字路口,到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點點的運氣了。運氣好的選對了就能創造得快一點,選錯了就浪費了時間,就得站回原來分岔路口的地方,再重新來過。

Advertisements

綜上所述,這個整體自修的過程就是悟,而自修的成績就是人們說的悟性,成績的多寡,等於悟性的好壞。到這裡是不是就要收尾了呢?其實沒有。事怕翻個兒,咱們呢,掉轉車頭,倒過來說說,那就更有意思了。

什麼時候才需要悟性來當家呢?可見是外在訊息不足,或者是雜訊太多、幫助不夠的時候。沒有外在的營養,只能自己「光合作用」了!看吧,首先是教,原始訊息傳遞的不好,學了一個對錯參半,這個時候需要悟;然後是管,有錯的地方沒人搭理你,一定得在不斷地重複之中自己去發現,這個時候需要悟;再來是挑,外來的訊息五味混雜,有用的東西和垃圾攙合在一塊,憑藉直覺去蕪存菁,這個時候需要悟;還得有造,舊有的東西已經是甄別的差不多,練習得滾瓜爛熟,但是沒有升級內容的灌入。也就是說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放眼望去別人已經都不如你好了,外在來源枯竭,得自己歸納、更新、創造了,這個的時候需要悟。

由此可見,悟性這檔子事,即便你天生就有,能不能用上,能夠用到什麼程度,能把自己榨取到何等地步,未必是自己能決定的。別人誇你悟性好的時候,有可能是你自己絞盡腦汁悲催撞牆之後的成果,也有可能是你遇見了一個好的老師。

都是閑聊,哪說哪了,就此打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