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做了賣國狗 學渣成了真名士 好人不長命 禍害遺千年

話說江南地區自古人傑地靈,出了不少名人壯士。

明末時期有個狂生叫華夏(這名字就起得非常偉光正不是),性格狂傲但正直,他50多歲了還只是個諸生,單從學歷上講這在「秀才多如狗,舉人遍地跑」的江南簡直low的不行。

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叫謝三賓,天啟五年進士,大名士錢謙益的學生,妥妥的高學歷人才。

要是按照正常的歷史邏輯,華夏這一生也就是地方志上的幾句話,多半還是反面典型,而謝三賓運氣好反而能在正史上留下那麼幾筆。但是歷史的時鐘撥到1644年後,滄海橫流,桑田不復。

01、誰是英雄?誰是狗熊?

1644年是崇禎十七年,這一年李自成農民軍攻破了北京,崇禎帝煤山上弔死,清軍打開了山海關,趕走了李自成,入主中原,長驅直入,一路向南。

華夏大地從此改名易姓,成了滿洲八旗的天下。

清軍野蠻頒布剃髮令,激起漢族士人抵抗。華夏和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毛聚奎、陸宇㷧五人在寧波合謀抗清,是江南第一批打出抗清旗號的人物,同時也為魯明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要忘記華夏他只是個生員,他的前半生並沒有受明朝多少恩惠,然而此時為了守護信仰和民族大義,在所有人都還在猶豫的時候,他選擇了振臂一呼。

這時謝三賓又在幹什麼呢?他 告密了,向當時已經降清的定海總兵王之仁告密。 第二天大兵就殺氣騰騰地進入寧波(確切的說是鄞縣),然後召集士紳開會,謝三賓施施然走入會場,似乎已經看到了起事的六君子和當時的抗清領袖錢肅樂被亂刀分屍,自己因為告密有功,得到清方賞識走上人生巔峰···

就在他還沉侵在自己的幻想中的時候,王之仁大吼一聲:「左右,將此賊拿下!」

原來,王之仁也被剃髮令激怒了,此時入城正是為抗清提供武力後盾。

(由此也可見滿清剃髮令是多麼不得人心和毫無必要,朱家王朝在當時連江南百姓都認為爛的是坨屎,明亡清興在他們看來不過是正常的朝代更替,然而剃髮令徹底改變了一切。)

就在謝三賓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王之仁施施然從靴子里掏出他寫給自己的告密信,當著全城士紳的面朗讀,然後指著謝三賓問錢肅樂:「錢公,此等狗輩要不要殺了祭旗?」謝三賓嚇得屎尿橫飛,磕頭如搗蒜願意拿出黃金萬兩充當軍餉以求活路。

錢肅樂考慮再三,一來抗清大業確實需要資金支持,二來南都失陷后降清士紳眾多,貿然殺人有人心動蕩的危險,所以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這是這個故事的第一處遺憾,要是當時一刀宰了這條狗,就沒後面那麼多事了。

監國政權建立后,華夏雖然立有大功,但在監國政權內的地位並不高,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後勤作戰司司長)。諷刺的是,謝三賓靠著鑽營拍馬搭上了魯王妃哥哥張國俊的路子當上了大學士!這個職位同有著擁立之功和浙東士紳領袖兩重光環的錢肅樂是平級的!

華夏和董志寧受不了這種侮辱,棄官回家,再次恢復了布衣之身。一個卑鄙小人靠著溜須拍馬走上政壇巔峰,這樣的政權能夠長久嗎?

02、小人再告密

果然,一年後清軍大軍反撲南方抗清勢力,魯王渡海逃往舟山,監國政權在大陸的統治崩潰。不出所料,謝三賓又投降了。

在這種情況下,華夏毅然再度挺身而出,會合董志寧、王家勤、屠獻宸等人組建了一些抗清小團體,在四明山義軍、舟山明軍尚存主力之間奔走聯絡。

清軍出兵有個特性,滿洲大爺們是忍受不了南方高溫的,所以最有戰鬥力的滿洲親軍一般都是冬天出兵,然後趕在江南盛夏前返京,這就給了江南抵抗勢力一定的活動空間。這種情況下,華夏同董志寧等人制訂了一個詳細的計劃,聯絡四明山王翊部義軍和舟山明軍同時兩路並舉,此外在寧波城內秘密聯絡良心未泯的中軍游擊陳天寵、仲謨,到時幾路發動,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然而華夏等人畢竟是生員出身,社會基礎並不牢固,不可避免的走漏了一些風聲。

謝三賓並降清后並未如預想的一般收到重用,此時待業在家,尋機再起。不管怎樣,作為進士,他的社會基礎和影響力都比華夏他們要強多了,一來二去,他搜集到了一些抗清志士們的消息。事實上大清一點也看不上他這種人,然而他對大清依然愛的深沉,於是他再一次告密了。

這次他的告密對象不是王之仁,而是真正的大清鷹犬。得到消息的清方大為震驚,調動大軍攻破四明山,王翊在倉促之間沒來得及銷毀檔案,華夏他們的聯絡信到了清軍手裡。

監國二年(1647年)十二月初二,華夏被捕,王家勤當時和小股義軍在一起,壯烈戰死,董志寧得到消息,僥倖逃出生天。

03、嚴刑逼供

對於清方來說,這還不夠,因為聯絡書中有「布置已定,發不待時」八個字,很明顯,這幫反賊有同黨!

他們嚴刑逼供,要挖出反賊。作為抗清團體首腦的華夏,自然成為了逼供的重點。申訊時,清方官員傲慢地問道:「你們這些酸秀才折騰了這麼些年干成了什麼事?」

華夏傲然回答:「恢復大明,這些年一直矢志不渝地召集兵馬,收集糧草。「

「好,等的就是你這句話,說!誰在幫助你召集兵馬,收集糧草?」

華夏答道:「我一人而已。」

「一個人,當我三歲小孩嗎?給我往死里打!」

華夏此時已經是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了,嚴刑拷打之下,依然死不改口。清方官員怒了,掏出那張聯絡書:「來,解釋一下『布置已定,發不待時』八個字,你是怎麼布置的?」

華夏慢悠悠地回答道:「要是事有可為,自然要這麼寫壯壯聲勢。」

滿清的官員終於憤怒了,用刑!用刑!這次,華夏終於熬不過了,昏死在地板上。一盤冷水澆在頭上,他醒了,看著滿堂禽獸,他喘息著說:「我說,我說,自己的協助者都是誰。」

清方官員大喜過望,看來人也是肉做的,不是鐵做的嘛,終於扛不住了。華夏慢慢站了起來,屏足了氣怒喝道:「崇禎先帝造謀,弘光皇帝統兵,其餘大學士范景文、四川御史陳良謨、南京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杭州府錢塘縣知縣顧咸建、監國太常寺少卿陳潛夫一班忠義(均是死國者)皆予布置也。」

審訊的官員們驚呆了,他們覺得,從這個人嘴裡是問不出什麼的。

當天夜裡,牢房,華夏要來了一支筆,活,是肯定不要想了,但是在死之前他還是想留下一些著述,「丹心存甲子,赤血帳犀軀」,一部《過宜言》在牢中慢慢寫就。這時,牢門開了,一位清方大員出現在自己面前,乃是巡海道孫枝秀。

「你來幹什麼,想勸降的話請省省吧。」

「華夫子一代硬漢,我不會自取其辱。」

「那你來做什麼,我沒興趣和韃官聊天。」

「你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因為謝三賓向我們出首。」

「那條狗!」

很好,華夏的反應正是孫枝秀願意看到的,「我給你一個復仇的機會,明天謝三賓也會上堂,你只要說謝也是同謀者,就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說完孫就出了牢門。

原來,謝三賓家財萬貫,早就引發了某些人的嫉妒,這條肥羊,正好借這個機會宰了,想必這個機會對謝恨之入骨的華夏是沒法拒絕的。

04、大明無鄉紳久矣!

第二天,孫枝秀親自提審,宣謝三賓上堂,謝三賓一進入大堂,便連連磕頭「大清功德蓋世,孫大人長命百歲,草民順治二年就曾出首相告,不意誤陷群賊,順治三年大軍復浙,草民帶頭投降,此時怎敢和反賊廝混,大人你要明察啊!天地可鑒,我謝三賓是大清最純最純的自干滿,絕無二心。「

「你說的對不對,對質了便知,帶華夏上堂!」終於這場大戲到了最高潮、最遺憾但也最榮耀的章節。華夏走入大堂的那一刻,謝三賓恐懼得癱倒在地,自己恐怕沒有活路了,他閉上了眼睛。

「華夏,你老實交代,和你同謀要反朝廷的,有沒有謝三賓?」

華夏看了一眼謝三賓,此刻他站著,狗趴著,自己只要動動嘴,那條狗的性命、家產就全完了。而大家都知道那是條狗,否則不會連清方自己都給了這麼一個機會,狗即使死了也享受不到丁點榮譽。但是心中另一個聲音卻在拒絕: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究竟是什麼?

終於,他做出了回答:「謝三賓最為寧郡人不齒,甲申之變,猶居鄉也;弘光皇帝蒙塵,彼竟降虜。迨錢刑部(肅樂)起義,王武寧(之仁)執詞問謝罪,彼願督餉自贖。監國幸越,不次入東閣,惟問暮夜金,即用千金買美姬行樂耳。坐陷錢塘,急切奔降,而大刊揭帖告當事,明歸心大清赤忱。是一反覆小人,行同狗彘也。此好事,豈有他分?惜與他同獄,未免抱愧耳。」

是啊,復明大業何等光榮,一條狗,怎麼能參與人做的事。對謝三賓,他恨之入骨,也許動動嘴皮,謝三賓就能萬劫不復,但是捍衛衣冠,光復大明那對自己是種不容褻瀆的信仰,是只有胸懷大義,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才能參與的事,承認一條狗也參與了這種事情,這不僅是對自己,更是對所有參與復明大業的仁人志士的褻瀆。

謝三賓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雖然華夏剛剛罵自己是豬狗,但此刻逃出生天的他還是向華夏道謝道:「長者,長者!」

孫枝秀很失望,煮熟的鴨子飛了,不甘心的他又問了一句:「無鄉紳預謀邪?」難道一個參與此事的鄉紳都沒有嗎?

鄉紳。。。看著醜態頻出的謝三賓,華夏又想起了這三年的種種,豪門大族對自己冷眼相待,一聽是復明大業,別說募餉招人,恨不得立刻趕他走,而同時自己又在高牆內抱著嬌氣美妾,縱情高歌暢飲,這世上真的有所謂的有良心的鄉紳嗎?

而之後他的回答,是對那個時代所有醉生夢死,無恥下賤的士紳們最精準的判詞:「悲夫,何言之苦也!大明無鄉紳久矣。即有亦膏腴潔衣,多買田產為子孫計耳。否則擁姬妾傲物取快一時,如與大明結沒世不可解之仇矣。安得鄉紳?只苦這幾個秀才為著明倫堂三字丹心耿耿,刻不能昧。一戴紗帽,狼心狗行,無復人理!」

這段話之振聾發聵,至今讀來餘音繞耳,是啊,所謂的大明精英們,大多都是這麼個玩意,而真正願意豁出生命去守護衣冠道統的,雖然也有部分體制內的高層精英,但更多的不是窮秀才一般的下層士人,就是活不下去的西營、李闖反賊!

05、只留清氣滿人間

監國三年二月,華夏被殺,之前他與友人的通信中說:「弟惜與三賓同禁數日,至今其座覺污之。誰知三賓竟以弟得生,為之一嘆。」

被殺之時,華夏不肯下跪,被清方打傷了腿,才跪了下去。死前大呼高皇帝者三,又呼:「藿食謀之,藿食死之」。所謂藿食,乃是指沒有肉吃的普通百姓,和「肉食者」相對應,在死前的最後時刻,華夏寧願以百姓的身份去承擔一切光榮然後死去,也不願再和謝三賓一樣的所謂社會精英為伍。

至於謝三賓,這條狗還活了很久,擁著嬌氣美妾過完了一生,由於人格過於低下,史書都不屑記載他的最後結局。

然而這真的公平嗎?明清之交,所有如華夏般最光明、最正直、最無畏的人活著的時候,心靈和肉體飽嘗痛苦,死的時候要麼壯烈犧牲,要麼壯志未籌。

在他們屍體上飲酒作樂的,往往是最沒下限的、最沒節操的、最不要臉的一群人,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我曾經是這樣想的,但是後來,翻閱著史書上一個光輝鮮明的名字,我突然改變了主意,我們民族歷史上那些最光明、最正直、最無畏的人永遠都在那裡,諸葛亮、祖逖、文天祥、李定國···只要還有人願意去閱讀那些歷史並以他們為榮,我們民族性格中最光明、最正直、最無畏的部分就永遠不會被磨滅,永遠得到繼承。

但是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黑白顛倒,讓謝三賓這種人的哲學成為我們處事原則的風向標、座右銘的時刻,屈服強權,永無廉恥,我們這個民族,至少在精神上,就已經完了。願我華夏,永遠不要有這樣真正的遺憾!

最後,學歷永遠不等於人格,曾幾何時,我也曾經羨慕過民國時代的精英風采,名士風流,但是接觸明末的歷史后卻讓我覺得,華夏的靈魂永遠不在所謂的名士身上,至少不全在,它高貴美好的東西是華夏每個階層、每種身份的人都可能擁有的,而這,這是我們和講究貴族社會,將美德集中於頂層少數人的西方社會最大的不同。

如果說明末歷史有多少正面的東西那就是——即使你貧寒出身,長大的過程中靠殺人才能活下去,你也能成為武功蓋世的絕代民族英雄(李定國);即使你中產出身,考試的成績不怎麼出色,你也能成為道德聖人的絕代民族英雄(張煌言);即使你富貴出身,前半身是王思聰般的紈絝子弟,你也能成為威震海域的絕代民族英雄(鄭成功)。願不同階層、不同出身的每個人都能從明末吸取適合自己的正確的東西,並將它們發揚光大。

PS:文中部分人物的最終結局:

王之仁——監國元年,舟山第一次火併,王之仁的部下被黃斌卿兼并,魯監國浮海,絕望之下,王之仁殺掉妻妾,然後大張旗鼓直駛吳淞江口。當地清兵以為他是前來投降的高官,不敢怠慢,立即轉送南京。見到洪承疇后,大罵洪承疇「反面事仇,先帝贈若官,立廟祠若、祭若,蔭若子;若背義亡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寢,焚毀我宗廟,若通天之罪,過李陵、衛律遠矣」。洪承疇又羞又愧,無地自容,下令將他殺害。

錢肅樂——監國三年,連江失守,此前他一直在監國朝廷中鞠躬盡瘁,但是小朝廷文武矛盾不斷,為調和矛盾心力交瘁,此刻聽聞攻取福建戰略失敗,以頭觸枕,但求速死,未幾,病死。錢家本是浙東豪門,為反清耗盡家財,親族十餘人參與反清,四人戰死,錢家也是江南少數願意毀家紓難的豪門。

董志寧——監國六年,清軍大舉圍攻舟山,力圖拔掉除廈門外明軍在海上的最大據點,董志寧奮戰至死,妻羅氏、子董士駿、董士驤一同殉國。

王翊——監國六年,王翊往奉化招兵途中被捕,於正月十五殉難,死前身中兩箭一刀,依然挺立如木。清軍參領惜其忠義,領養了他的孤女,后預配其孤女與某權貴,其女不從,自殺。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