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盡量避免切除膽囊?

自1882年Karl Langenbuch[1]在德國柏林首次為一位43歲的男性膽結石合併膽囊炎病人施行膽囊切除術以來,該術式即被公認為是治療膽結石和膽囊炎最理想的外科手術方式。

1987年,婦產科醫生Phillpe Mouret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聯合腹腔鏡手術,其中包括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該手術方式時間短、損傷小、痛苦少、內臟干擾輕,但是為什麼面對膽結石患者不能全都切除膽囊一了百了呢?

1.最容易產生的誤區:

膽囊切除能避免膽結石複發?

膽系包括膽囊和膽管系統。膽囊切除后雖然不會再有膽囊結石產生,但是膽管內仍然可以生長結石。

膽管結石的複發[2]與膽汁成分異常、膽管感染、膽管動力學異常、前期手術方式、初發膽管結石大小、飲食因素、免疫因素、十二指腸旁憩室、乙肝病毒和幽門螺桿菌等因素相關。

Advertisements

臨床常通過治療膽管感染、解決膽管梗阻、改善膽管動力等病因學方式降低膽囊切除后膽結石複發幾率。

2.膽囊切除最常見影響:

消化系統

膽汁返流

研究發現[3]膽囊切除術與膽汁反流有關,切除膽囊后不能正常存儲排泄膽汁,導致膽汁由間歇性和進食有關的排泄變成了持續性排入十二指腸,此時返流入胃的機會增多,造成多種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疾病。

治療[4]:臨床常用雷貝拉唑聯合鋁鎂加混懸液治療膽囊切除后伴有膽汁反流的胃炎,療效顯著。臨床研究[5]發現膽寧片能有效改善膽囊切除術後患者臨床癥狀,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臨床癥狀改善越顯著。

消化功能紊亂

陳小平等[6]發現LC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消化功能紊亂的發生與老年患者、急性膽囊炎、抗生素使用時間超過4天、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病史有關。

Advertisements

可表現為餐后飽脹、早飽、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腹瀉、便秘等癥狀,大部分可自行好轉,經促胃腸動力藥物、胃黏膜保護劑、胃酸抑製劑等藥物治療后癥狀仍存在的情況較少見。

胃腸道癌症

近年來,許多歐洲學者發現在患結腸癌的病例中,不少病例都有膽囊切除的病史,有學者認為膽囊切除術后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較未行膽囊切除病例增加。

郭紹紅[7]通過對胃腸道癌症的英文文獻檢索發現沒有強的證據表明膽囊切除與食管癌(腺癌)、胰腺癌、小腸癌以及右半結腸癌有關;高質量的研究中,膽囊切除與食管鱗癌、胃癌、肝癌、膽管癌、小腸癌、左半結腸癌沒有關係。

關於膽囊切除術后促進結腸癌發生的機制普遍認為:膽囊切除術后更多的膽汁循環影響了細菌的降解,由此產生膽鹽池中的次級膽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而次級膽酸具有致癌或協同致癌作用,故易發生結腸癌變。

3.必要時:

仍應切除膽囊

急性化膿性、壞疽性、出血性或穿孔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反覆發作,經保守治療無效

膽囊喪失正常功能,如膽囊積水和慢性萎縮性

膽囊炎

多發膽囊結石充滿膽囊或膽囊結石>3cm


參考文獻:

[1]周漢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歷史與現狀[J].臨床消化病雜誌,1993(4):170-173.

[2]王釗,王雪磊,儲建,等.膽管結石複發相關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2,18(11):1692-1694.

[3]常玉英,黃永輝,陳波,等.膽囊切除術后胃十二指腸黏膜的內鏡病理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1):33-35.

[4]竺添雨.雷貝拉唑、鋁鎂加混懸液及兩葯聯合對膽囊切除后伴有膽汁反流的胃炎療效[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7):32-34.

[5]馬恩偉,顧宏剛,閻良,等.膽寧片在膽囊切除術后應用的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成藥,2013,35(12):2606-2609.

[6]陳小平,徐亦熊,盛維為,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消化功能紊亂的發生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江西醫藥,2016,51(11):1182-1184.

[7]郭紹紅,SamiMShimi,MariaCoats,等.膽囊切除術與消化道癌症的風險:一項系統性綜述[J].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17,17(1):27-3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