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人性最真實的一面,有自私,卻並不醜陋

我是個對歷史一竅不通的人,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件事在看電影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看宣傳的通告我才知道這部電影是戰爭題材,單單這一點已經足夠吊起我的胃口了。

我只看過諾蘭三部電影,《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對諾蘭的印象停留在拍了很多有名的超現實作品、應該和我一樣相信平行時空、對"時間"銜接的編排近乎痴迷的這樣一個導演。

所以,戰爭題材的《敦刻爾克》首先已經脫離了超現實,在這一基礎上,諾蘭會用什麼方式講這個故事?我是帶著問題去看電影的。

首先誇一下演員的顏值,不分老少都非常養眼!我對歐美人是臉盲的,只能靠服裝和對話判斷他是誰,之前做了什麼,這本來就對縷清邏輯產生了一定的阻力。

結果,諾師,在影片一開始就再一次宣告了,他對時間有多迷戀。沒錯,這次他依然在時間上設計了花樣,把事件分成陸地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來講述。再把三個空間的故事打碎,按他的時間邏輯重新串起來,最後巧妙的讓三條故事線上的主人公交於一點。是對思維的一種考驗,但看明白之後感受到的那種妙,實在是,妙不可言。

然後再說角度,全程是以急需撤退的英國人的視角拍的,看不到友軍也看不到敵軍,到最後也無從知道希特勒停止坦克進攻的真正原因。這種單一視角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很容易讓人喪失安全感,在戰爭環境下轉變成了恐懼。

撤退過程中沒有任何煽動氛圍的配樂,但從飛機螺旋槳的轉動聲里,士兵轉移時急促的腳步聲里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緊張。好幾次突襲的炮火和槍聲都嚇得我和周圍的人一怔,掉落在海里的水聲和氣泡聲讓我感到窒息。把一個2D電影看到這種反應程度我還是頭一次。我只能靠不停的深呼吸緩解我的不適,心裡一遍遍想著還要多久才能成功撤退啊。

最後說說內容上的感受吧,片子里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它本身講述的就是一群戰爭中失敗者的故事,主人公們要做的不是戰勝敵人,是成功逃脫保住性命。士兵在撤退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都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有自私,卻並不醜陋。雖然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不是反戰題材,但之前說的那種恐懼的煎熬讓我時刻在想,真的希望永遠不要有戰爭發生。

電影還有一個特點是,它用個人的情感表達集體的,也對個體細節的展現多於對壯大場面的描述。比較明顯的是通過船長一家參與救援的心情來表達所有自願去救援的民船的共同感受。早就猜到了會有無數民船集結的動人場面,但諾蘭只給了這個鏡頭兩三秒的時間,然後在溫暖悠揚的配樂中給了很多救援船特寫,甚至還有船上人的表情。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台詞也出自這裡,下屬問長官您看到了什麼?長官說,Home。完全抵不住這種煽情法,眼眶一熱開始強忍眼淚。

最後撤退成功,士兵們的感受也相當複雜,從在男主身邊另一個帥哥士兵身上能感受到,應該是成功與失敗的混雜情緒吧。為自己成功活下來而慶幸,同時也因為身為逃兵而自責。

好在影片結尾一個大叔從火車窗外遞進來兩瓶啤酒,好在路邊的人開始鼓掌歡呼,我們終於不用擔心他們會受到民眾唾棄和恥笑,他們也可以盡情為活著回到祖國這件事感到開心。人性也沒有冰冷到那種程度,真好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