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症候群:記憶力驚人的秘訣

我在某個周六晚上收看娛樂節目「Star King」(2006年開播的一檔韓國真人才藝挑戰綜藝節目,每期都有來自各地的身懷絕技的高人進行挑戰,最後選出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最厲害的人就是「Star King」)時,看到了驚人的場面。節目中,一名IQ值僅為50的14歲智障少年不僅彈得一手好鋼琴,而且能在幾秒之內就準確說出某一日期是星期幾,不管是幾十年前的日期還是幾年後的日期(比如2025年9月17日)。即使親眼目睹,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名少年表現出的特性是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的典型特徵,雖然我以前在書上讀過相關案例,但親眼目睹尚屬第一次。

首次提出「學者症候群」這一概念的人是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博士,他同時也是「21號染色體出現三倍體時會表現出唐氏綜合症」的發現者。1887年,朗頓接受倫敦醫學會的邀請進行演講時,介紹了他從醫30年間見到的10例特殊患者,並將這些患者稱為「痴獃學者」(idiot savant)。雖然這聽起來是個說不通的表達,但只能這樣命名,因為這些人的確如此。

有名患者甚至不能進行日常對話,但就憑這種智力水平,卻能將愛德華•吉本的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從頭到尾背誦下來,彷彿照著書念一樣;有的孩子則以驚人的繪畫能力畫出照片一樣的畫,有的人具有天才般的音樂素養,還有人表現出驚人的計算能力。這些智障人士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出普通人甚至很難模仿的高難度事情,所以才給他們取了這麼一個名字。可是,這些人中的大部分IQ值都在40~70,「智障」指的是IQ值低於25的情況。後來就把這些人單列出來,稱之為「學者症候群」患者。

☞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6倍

2009年,學術雜誌《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報B輯》對學者症候群做了一次專題。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達羅德•特倫弗特教授是學者症候群研究領域的權威人士,他在自己的總論文章中指出,一部分學者症候群患者表現出自閉癥狀,另一部分則都患有腦部疾病或先天異常。另外,自閉症中有10%的人表現出學者症候群,從男女比例看,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6倍。僅就自閉症而言,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4倍。

雖然學者症候群患者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但是在特定的一些領域又表現出非凡的能力,這些領域主要涉及5個範疇:音樂、美術、日期計算、數學(小數計算等)、空間感知能力(找路等)。通常情況下,每名患者會在若干方面能力卓越,「Star King」節目中的少年也在音樂和日期計算、找路等方面表現出別人無法匹敵的才能。學者症候群患者的共同點是具有驚人的記憶力。1988年的電影《雨人》的主人公就是自閉性學者症候群患者,其原型金•皮克能完全背誦9000本書,每讀1頁據說只需要8~10秒的時間。一句話,他就相當於活的掃描儀。

被稱為「人體照相機」的著名自閉性學者症候群患者斯蒂芬•威爾夏(Stephen Wiltshire)2005年描繪東京市全景的照片。他乘坐飛機鳥瞰城市后,用幾天時間就能僅憑記憶畫出全圖。(圖片源自斯蒂芬•威爾夏)

包括特倫弗特教授在內的科學家研究了很多學者症候群患者的大腦,結果發現,這些學者症候群患者的共同特點是,左腦出現問題或左右腦的連接中斷。擺脫了左腦支配的右腦得以發揮優秀能力,結果就表現出學者症候群的癥狀。人們已經知道,腦是左右不對稱的,左腦主要負責邏輯、語言和抽象思維,而右腦負責感覺和具象思維。也就是說,雖然左腦從進化上發育得比較晚,但進化到人類,就成了支配性的腦而佔主要地位,從而使我們成為「理性動物」。

據說,單體發育是伴隨著系統發育的,左腦比右腦成熟得晚,所以也就相對更脆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如果胎兒腦中的雄性激素睾丸酮分泌過多,就會出現問題,此時特別容易發生左腦損傷,結果就會導致可能生出自閉兒或智障兒。由於睾丸酮是一種雄性激素,所以這種現象在男性胎兒中更容易發生,這也成為自閉症男女比例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

☞ 意義消失才能拯救細節

左腦出現問題導致成為智障,從而使人具有學者般的能力,這樣的主張該如何論證呢?當然,直接證明是很困難的,但對於這一點有近乎確定的實例證據,那就是後天性學者症候群的存在。有案例報告稱,普通人因事故或者疾病、痴獃而導致左腦受損,從而具有了學者般的能力。比如,屬於早發性痴獃的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dementia)患者就表現出這樣的癥狀,由於左腦逐漸受損從而失去抽象思維能力,同時卻在美術或音樂方面表現出驚人的藝術素養。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右腦也會受損,這種能力就會消失。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才智中心(Center for the Mind)的艾倫•斯奈德教授在這次專題中發表論文闡述了將我們內部潛在的學者潛能導出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具有與「Star King」中出現的少年類似的潛能,但由於受到左腦的遏制,這種能力沒有機會發揮出來。換言之,我們生活在左腦「加工后的有意識的記憶」世界,無權接近右腦的「無意識的記憶」。要想接近,首先應該避開守護神——左腦,而對於普通人來講,這根本不可能。

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像這樣壓制自己非常優越的才能,對自己的能力一無所知呢?為什麼會不自覺地發生這樣的進化,不,確切地說應該是退化呢?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因為這種方向的進化更有利於生存。要想在變化無常且會出現大量數據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與其像掃描儀一樣完全接受,不如將其抽象化、模式化,對現實進行概括后更有利於預測未來。如此看來,藝術家們應該是那種「即使左腦在活動,右腦也能想辦法同時發生作用」的人吧。

學者症候群患者大部分都很難獨立地在世界上生存,如果對其學者般的能力加以開發的話,也可以全面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據說「Star King」節目中出現的少年也是音樂老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之後,讓其堅持不懈地坐在鋼琴前練習,他的才能才得到充分發揮的。特倫弗特教授說:「訓練你的才能吧!這樣也能彌補你的缺陷。」我想,這話好像並非只適用於學者症候群患者。

文章選自:《煮酒論科學》

出 版 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 S B N 號:9787115390363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