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炭疽病和黃瓜黑星病的識別和防治方法

黃瓜炭疽病

癥狀識別:黃瓜各生育期不同部位均可染病。幼苗發病,多發生在子葉邊緣,病斑深褐色,半橢圓形,上生小黑點或橙黃色膠質物。病重時幼苗莖基部變黑褐色,縊縮而折倒。葉片發病,病斑圓形,直徑4~18毫米,在保護地內有時病斑直徑可達180毫米,褐色或紅褐色,葉片上病斑易穿孔。莖和葉柄發病,病斑橢圓形或梭形,稍凹陷,濕度大時,病斑中間有桔紅色黏稠物,後期莖常裂開。瓜條發病可產生紅褐色圓形 凹陷斑,有時可見琥珀色流膠。

發病規律:黃瓜炭疽病是由刺盤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體或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種子表皮越冬,在冬暖大棚栽培的黃瓜植株上可周年危害。除種子傳病外,流水、雨水及人和昆蟲均可傳病。高溫高濕,大棚通風不良,氮肥過多,連作重茬地發病均重。

Advertisements

防治方法:種子處理: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在55℃溫水中浸種15~30分鐘;也可用1%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0分鐘,清水漂洗后催芽播種。加強農業栽培措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及時綁蔓,加強通風透光。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先清除病殘體后及時噴葯,可選噴52.5%易保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或62.5%腈菌唑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以上藥劑可交替施用,會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農業生產中常用農藥和施藥方法有哪些!

Advertisements

有關蔬菜常用農藥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可參考:34種蔬菜常用殺菌劑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

有關農業生產上常見的農藥施藥方法可參考:常用的12大施藥方法介紹


黃瓜黑星病

癥狀識別:危害葉、莖、卷鬚和瓜條。幼苗發病,先在子葉上產生病斑。成株期發病多數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病斑從葉緣向里發展,產生近圓形直徑1~2毫米黃褐色病斑,其上布滿黑綠色霉層,後期病斑易開裂。葉脈受害呈黑褐色,葉片生長受阻,表現扭曲皺縮。莖、卷鬚、葉柄、瓜柄上的病斑長梭形,大小不等,有時可連成長條,淡黃褐色,中間開裂下陷,分泌琥珀色膠狀物,潮濕條件下長出黑綠色霉層。瓜條受害,產 生橢圓形病斑,繼而溢出琥珀色膠狀物,中央凹陷,龜裂呈瘡痂狀,瓜條彎曲畸形但不腐爛。發病嚴重時,可致全株枯死。

發病規律:黃瓜黑星病是由瓜瘡痂枝孢霉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的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於設施材料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潛伏在種皮內越冬,成為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黃瓜種子帶菌率最高可達37%。保護地栽培的黃瓜植株可周年受害。播種帶菌種子,病菌可直接侵害幼苗,成株期病菌可直接穿透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侵入,或從氣孔或傷口侵入。病斑上的孢子靠氣流、 農事操作傳播。低溫高濕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當大棚內最低溫度10℃以上,相對濕度從下午6點到次日10點均高於90%,棚頂及葉面結露,病害即流行。植株鬱閉、空氣不流通、陰雨天多、光照不足的大棚易發病。

防治方法:

一方面加強種子檢疫。另一方面做好種子消毒,用55~60℃溫水浸種20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1小時,沖洗后催芽播種。每平方米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克處理土壤;還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3%。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2500~3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50%復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噴霧。以上藥劑可交替施用,每隔5~7天噴一次,或視病情發展而定,連噴3~4次。噴霧時注意嫩葉、嫩莖和生長點周圍 要噴均勻。對黃瓜黑星病、霜霉病、細菌性葉枯病併發的棚室,可用以上藥劑與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劑1200倍液混用或交替施用,有兼治不同病害的作用。


請關注作者:颱風天搞農業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