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處方的組方原則: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中醫方劑配伍組成的基本原則。這種組方原則最早見於《內經》。主葯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君葯分量最多,臣葯次之,使葯又次之。

君葯

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其藥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較作為臣、佐葯要大。在一個方劑中,君葯是不可缺少的藥物。

臣葯

有兩種意義:

1、輔助君葯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2、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它的藥力小於君葯。

佐葯

有三種意義:

1、佐助葯,即協助君、臣葯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

2、佐製藥,即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葯的毒性或烈性。

3、反佐葯,即根據病情需要,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佐葯的藥力小於臣葯,一般用量較輕。

Advertisements

使葯

有兩種意義:

1、引經葯,即能引方中諸葯以達病灶的藥物。

2、調和葯,即具有調和諸葯作用的藥物。使葯的藥力較小,用量亦輕。

舉例:

以治療傷寒表證的麻黃湯為例,麻黃髮汗解表為君葯,桂枝助麻黃髮汗解表為臣葯,杏仁助麻黃平喘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葯。一方之中,君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葯則可酌情配置或刪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