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岳陽人驕傲的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

岳陽花鼓戲是湖南地方戲曲中的一種小戲劇種,又稱花鼓子、瓮琴戲,興起於岳陽、臨湘的新牆河畔,在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而成,以今岳陽、臨湘一帶地方語言為舞台語言,流行於岳陽、臨湘及湘鄂、湘贛毗鄰的數縣,本世紀50年代正式定名為「岳陽花鼓戲」。

早在2007年,岳陽花鼓戲便因其獨特的文化、歷史、藝術價值正式被國務院確認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是名副其實的岳陽驕傲

1 取材

花鼓戲《大夫殉國》

岳陽花鼓戲的傳統劇目,大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神話、傳說。其中早期的「二小」、「三小」戲,大都是表現勞動人民的勞動和愛情,泥土氣息濃厚,生活情趣豐富。一些多角色的大本戲,具有反抗封建道德、追求婚姻自由以及懲惡揚善的內容。這些傳統劇目,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

Advertisements

岳陽花鼓戲的傳統劇目不少,據不完全統計有123出。其中鑼腔劇目72出。包括19出為專用鑼腔散曲演唱的「二小」、「三小」戲,53出用鑼腔正調演唱,多屬大型劇目。51出琴腔劇目中,34出為「單句子」一腔到底的劇目,17出用「單句子」結構曲調或「單句子」與「夾句子」混合使用曲調演唱。「單句子」劇目情節完整,多為大、中型正劇,如《郭巨埋兒》、《曹安殺子》、《經堂變牛》、《五娘行孝》、《打刀救母》等,這些劇目大多是隨川調傳來的。

2 發展

花鼓戲《狀元與乞丐》

據有關史料記載,岳陽花鼓戲的形成與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萌芽階段即地花鼓階段,其聲腔為一唱眾和,嗩吶鑼鼓伴奏。這便是岳陽花鼓戲的雛形。從現在岳陽花鼓戲傳統劇目中,還保留著的《五痴》、《五展》 、 《十送》等劇目中,可以看到那種對子歌舞演唱形式的影子。

Advertisements

二是成熟、成型時期。同治十一年(1872)《巴陵縣誌》記載:「鄉民搬演小戲,終歲不休,……」這時的岳陽花鼓戲已是比較成熟的小戲劇種了。從同治時盛行的「小戲」開始,到光緒時角色、行當的日益豐富,岳陽花鼓戲進入了逐步完善的階段。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岳陽花鼓戲沒有固定演出團體,藝人們農忙務農,農閑從藝,班社臨時組合。藝人們長期在農村的草台之上演出,舞台設施簡陋,衣食亦無保障,藝術發展更加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岳陽花鼓戲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視和扶持,藝術傳統得到發揚,藝術水平得到提高,整個劇種得到較大的發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岳陽花鼓戲建立了固定的專業劇團,改變了半農半藝、自生自滅的農村班社狀況,藝人們成了國家的主人。政府文化主管部門還舉辦文藝學校,培養了一批批岳陽花鼓戲演員、樂手,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思想、藝術素質。通過各種各樣的交流學習機會,岳陽花鼓戲在藝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

3 現在

花鼓戲《劉海砍樵》

根據表現新生活的需要,岳陽花鼓戲整理改編了一大批傳統劇目,如《補背褡》 、《牛郎織女》 、 《游春》 、《思夫》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編的《補背褡》一劇參加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獲獎后,第二年作為湖南戲曲藝術團劇目進京彙報演出。還創作和移植上演了一批現代題材劇目,如《鐵樹開花》、 《月上柳梢頭》等,觀眾反響強烈。其中,《看水庫》一劇,參加了全省現代戲曲展覽演出,並受到好評。50年代後期以來,先後移植上演了《駱四爹買牛》 、 《不能走那條路》、《三里灣》 、 《瓊花》等劇目。

這些現代戲的演出,促進了岳陽花鼓戲在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的革新和發展,提高了劇種的整體藝術水平,增強了岳陽花鼓戲表現現代生活的能力。

如今,岳陽花鼓戲受到了較好的保護,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看花鼓戲的人越來越少,懂得欣賞花鼓戲的人更是少得可憐。小編髮這篇文章,也只是希望讓更多不了解岳陽花鼓戲的人知道它,懂得它在岳陽的歷史,也懂得它對岳陽的意義。

么真劉海假劉海

魚樵村就我一個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