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和「紅臉」意見向左,聽誰的?

在中國的傳統戲劇中,一般把忠臣或者好人扮成紅臉,把奸臣或者壞人扮成白臉。因此紅臉成了正直的象徵,白臉成了姦邪的象徵。對應到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比喻來描述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這也是很多家庭中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慣用的手法,爸爸媽媽一個和藹、一個嚴厲,互相配合管教孩子。

然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白臉」「紅臉」若意見統一、配合默契,定能唱出一出好戲,達到大家都滿意的教育結果。若兩者互為對方的「豬隊友」,意見不統一、互相拆台、一個嚴厲教育一個無限維護溺愛,那簡直是親子教育中的一場災難。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就非常苦惱,作為男性,他一直認為孩子就應該放養,父母把握大方向就好,孩子在父母劃定的邊界之內可以盡情探索,因此他扮演的是紅臉的角色。而他的妻子卻事無巨細都要過問、掌控,自然扮演白臉的角色。但是他們配合得並不默契:每次紅臉放手鼓勵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白臉都會跳出來以「不衛生」等理由阻止孩子去做。

Advertisements

於是,白臉和紅臉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陷入無休止的爭吵,孩子在一次次的爭吵中無所適從,對父母的信任感下降。並且懂得在媽媽管教孩子的時候,主動尋求爸爸的庇護。這種「1+1=-1」的教育,大家都不想要。

所以,如何讓「白臉」和「紅臉」互為好隊友,在意見不統一時達成一致?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

一方安排了孩子的活動或者正在教育孩子,另一方即使對此有不同意見,也絕不跳出來干涉或指責——即兩方都要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以先來者的意見為主,讓孩子遵循。

如另一方有不同意見,兩方可以私下討論達至一致后,再告訴孩子修正。拿上文中的例子來說,如果媽媽認為爸爸讓孩子去做的事情「不衛生」,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那麼父母私下可以就「如何乾淨衛生地完成這一事項」或者「考慮到孩子的健康問題還是不做為好」達成一致,由爸爸出面告知孩子,不論是提出標準還是推翻之前的說法,記得告訴孩子原因,是爸爸媽媽處於什麼樣的考慮作出的決定,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

Advertisements

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父母在孩子面前發生正面衝突,防止孩子對「雙重標準」無所適從,也能很好地維護父母雙方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

謹記「不互相拆台」的原則

父母雙方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切記不要在言語中不經意地拆另一方的台。如例子中所說,如果事後孩子問媽媽,為什麼爸爸之前允許我做這個事情,但是後來出爾反爾不讓我做呢?這時媽媽千萬不要不加思索地回答:「那是因為爸爸之前考慮得不夠周到。」——這樣的回答無疑會給孩子留下爸爸「考慮不周」的印象,損害爸爸的形象。媽媽應該告訴孩子:「爸爸是因為很愛你,考慮到你很想做這件事情,希望你能如願。但是最後我們通過討論發現,還是得以你的個人健康或者安全為先。」

採用「事先溝通」的原則

「防範於未然」永遠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親子教育中,就可能出現矛盾的點,主動與另一半溝通,達成一致,更容易達至「1+1>2」的教育成績。除此之外,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實時更新,也需要互相借鑒和學習,爸爸媽媽不妨利用業餘時間,共同讀一本親子教育的書,就其中感觸比較深的點做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周末的時間,也可以帶上孩子去參加親子教育的講座,相信會有非常大的收穫。

親子教育是考驗爸爸媽媽配合度和默契度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必須由爸爸媽媽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出色完成的事情。因此,希望每一對父母都能多尊重隊友的想法和做法,多商量、多討論,有矛盾時採用積極的方式解決,時刻謹記著你們有著非常一致的目的:為了孩子更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