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良習慣易導致牙周炎,更有牙周炎的自我檢查方法奉上

牙周炎是累及四種牙周支持組織(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發牙周支持組織的炎性破壞。牙周炎主要分為慢性牙周炎、侵襲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壞死性牙周病。

牙周炎的病因

不良習慣雖然不是引發牙周病的主要因素,但它會影響牙周病的治療效果,甚至可以加速牙周病的發展,這些不良習慣大體可包括以下幾種:

1、偏嚼習慣。它可以使廢用側牙齒表向堆積大量牙菌斑、牙結石,從而引發牙周病。同時慣用側牙齒可出現嚴重磨耗,造成塞牙,引發或加重牙周病。

2、偏食習慣。它可造成蛋白質和維生素A、C、D的缺乏,從而引發或加重牙周病。

3、夜磨牙、緊咬牙。它可造成牙齒的嚴重磨耗,加重牙周組織負擔,可造成食物嵌塞,或使原有的牙周病變加重。

4、咬嘴唇、咬筆、咬指甲、張口呼吸等。這些都可加重牙周組織的負荷,還可使前牙移位,出現塞牙等癥狀,或使牙周組織原有病變加重。

5、吸煙習慣。吸煙對全身骨胳都有影響,可加重骨骼的吸收,牙槽骨的吸收是牙周病的一個病變過程。

6、職業習慣。如補鞋匠、木工等在工作時,習慣用牙咬鐵釘、鞋針或線等,對牙體及牙周均有損害,如牙冠出現缺口或前牙出現鬆動、移位等。

因此,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尤其應當注意糾正已養成的不良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鞏固牙周病的治療效果。無牙周病的人,也應當戒除以上習慣,以免牙周組織受損。

牙周炎牙周病的病因比較複雜,總的分為局部和全身兩方面的因素。局部因素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全身因素可影響牙周組織對局部刺激的反應,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

局部因素:

1、菌斑是指粘附於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沖洗等去除。現已公認,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動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是沉積在牙面上的礦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據其沉積部位和性質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兩種。齦上牙石位於齦緣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頸部沉積較多,特別在大涎腺導管開口相對處如上頜磨牙的頰側和下頜前牙的舌側沉積更多。齦下牙石位於齦緣以下、齦袋或牙周袋內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視,必須用探針探查,方能知其沉積部位和沉積量。齦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鄰面和舌面較多。

齦上牙石中無機鹽的主要來源是唾液中的鈣、磷等礦物鹽。齦下牙石主要是齦溝液和滲出物提供礦物鹽。

牙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是它構成了菌斑附著和細菌滋生的良好環境。牙石本身妨礙了口腔衛生的維護,從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對牙齦組織形成刺激。

3、創傷性咬合在咬合時,若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超越了牙周組織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組織發生損傷的咬合,稱為創傷性咬合。創傷性咬合包括咬合時時的早接觸、牙合干擾、夜間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復物、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組織的炎症過程。

全身因素:

牙周病的發生,局部因素是主要的。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發展中屬於促進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變牙周組織對外來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於患病,並可促進齦炎和牙周炎的發展。

牙齦萎縮和牙周炎就好像一對連體嬰兒一樣,伴隨出現。牙齦萎縮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作為保護牙齒及齦下牙周組織的天然屏障被打開,導致口腔內各種食物殘留及污垢,得以越過健康牙齦的保護而侵入齦下,在這種常規刷牙無法清潔到的口腔衛生「死角」,長時間地累積形成牙石。牙石是齦下各種牙周有害病菌滋生必不可少的「載體」,由於牙齦萎縮令厭氧菌在齦下得以滋生、擴散,長期侵襲著牙齦和牙周組織的健康,而且牙齦的營養不良,導致成年人口腔抵抗疾病侵害的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大幅衰退的結果,從而引發各種牙齦炎、牙周炎、牙髓炎癥狀,這些炎症當中,尤其是牙周疾病,由於牙周疾病可以不斷複發的特徵,又進一步危害牙齦健康,回過頭更加劇了牙齦萎縮的退化,從而造成牙齒鬆動,進而提前脫落、缺失,也使牙周炎成為了導致牙齒「非健康」疾病的主要根源。

牙周炎的自我檢查

1、刷牙時刷毛上有血跡,咬食物時食物上有血跡,說明有牙周炎;

2、照鏡子看看,如果有牙齦紅腫,一碰就出血,說明有牙周炎;

3、牙齒有不同程度的鬆動,牙根暴露或牙齦紅腫、有膿,說明已發展到牙周炎;

4、有口臭說明可能有牙周炎。

輕微的牙齦出血是早期牙齦炎的指征,此時不應停止刷牙而應用軟毛保健牙刷認真刷牙,一般都可以使牙齦出血得到控制。如果一周后還有牙齦出血現象,就應及時找口腔醫生檢查和治療。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最好每6個月1次;定期進行潔治,即洗牙,醫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一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除了以上檢查法外,還可以採用:

1、血液常規檢查;

2、X光攝片檢查;

3、分泌物及組織培養+葯敏等檢查法。


平台運營:卓信視媒

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僅供參考。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