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潰瘍到胃癌有多遠

家住在福建省福安市的陳姓老人,患胃潰瘍已有多年。前段時間胃痛不定時發作,疼痛性質與以往明顯不同,服用止痛和抗潰瘍藥物也不見減輕。到醫院做專項檢查后,老人才知道,自已的胃潰瘍已「變身」為胃癌。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每年新發現40萬胃癌患者,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從臨床胃癌患者的情況來看,大多會有胃病病史。資料顯示,有3%~5%的胃潰瘍患者最終發展成胃癌,特別是慢性潰瘍反覆發作的患者。

從胃潰瘍到胃癌到底有多遠呢?胃漬瘍是良性病變,而胃癌則是惡性腫瘤。這兩種疾病雖然性質完全不同,但在臨床表現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潰瘍型胃癌,所以極易造成誤診。胃潰瘍患者更要留意自已身體的「蛛絲馬跡」,提高警惕,做到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

Advertisements

在年齡與病程上,胃潰瘍多見於青壯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發作,每次疼痛可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後有一定時期緩解,之後又再發作,常遷延多年。而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無明顯不適。但一出現上腹痛等癥狀,便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展較快,病程短。

胃潰瘍病人一般情況良好,食慾尚可,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不會形成腹部包塊,很少發生貧血,全身淋巴結無腫大;而胃癌患者食慾較差,晚期可無食慾,全身進行性消瘦,多有貧血。晚期在左鎖骨上可觸到腫大淋巴結,上腹有時可摸到腫物。包塊質地較硬,呈結節狀,不光滑,壓之疼痛。

這兩種疾病都有胃痛。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係密切,即餐後半小時開始,疼痛持續幾個小時,有燒灼感或鈍痛,其後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后再次出現。服鹼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疼,常有飽脹感;晚期疼痛加重,多為持續性,服鹼性藥物也不能緩解。

Advertisements

服用抗潰瘍藥物后,胃潰瘍癥狀一般能夠緩解。如果按常規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變得不明顯,甚至無效,就應該懷疑可能是癌變的先兆。出現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並且發生嚴重貧血,這些現象均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惡變為癌症。

當然,確診胃癌還需要做胃液分析、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試驗室檢查,以及X線鋇餐、胃鏡等特殊檢查。這些檢查只有與病人的病史、癥狀和體征相互對照,才能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特別是胃潰瘍人群,平時就應該定期做專項檢查。

為防止癌變,除積極治療胃潰瘍(例如經久不愈者應行手術)外,還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富有維生素C的食物,減少致癌物質—亞硝胺的攝入及在體內的合成,補充維生素C及鈣,飲茶飲牛奶。

相關鏈接:6種飲食習慣最容易患胃癌

1.高鹽飲食、油炸食品

2.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

3.少吃蔬菜、水果。

4.不吃動物性食物和豆類食品、不喝牛奶。

5.食用不新鮮食品,比如久儲霉變的食物。

6.暴飲暴食,喜歡吃太干、太硬、過燙的食物,進食過快,三餐不定時,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均可成為胃癌發生的誘因。

(文/歐陽學農 主任醫師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

版權所有,歡迎分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