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小白《漢書》韓信傳二

清晨,韓信插上主將旗號。

抬著戰鼓邊敲邊督軍開出井陘口。

於是趙軍打開營門迎擊漢軍。

兩軍對峙交戰很久后,韓信、張耳拋棄了主將的指揮旗鼓,趕忙退到排在水邊的軍陣之中,再急忙回頭迎戰。

趙軍則傾巢而出,爭相掠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

韓、張和水邊列陣的軍隊會合后,督師拚死作戰,不可能一時半刻就遭失敗。

而韓信所派出的二千多奇兵,待趙軍傾巢而出,追逐戰利品時,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把趙國的旗幟都拔掉,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

趙軍一時無法俘獲韓信、張耳等,想收兵回營,但見軍營遍插漢軍紅旗,大為驚訝,以為漢軍已經俘獲了趙王及屬下將領,於是陣勢大亂。

兵士們躲的躲,逃的逃,趙將雖竭力阻止兵士的潰散,斬殺了多名逃兵,但仍然無法禁止。

Advertisements

漢軍趁勢夾攻,大破趙軍,在氵氐水邊斬了成安君,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傳令軍中勿斬廣武君,並懸賞千金活捉他。

命令傳達不久,就有人把廣武君捆綁送至韓信旗下。

韓信親自為其鬆綁,請他面向東坐,而自己坐東向西面對廣武君,執弟子之禮。

諸將紛紛來向韓信呈獻斬殺敵人的首級和所捉的俘虜,完畢后都向他祝賀。

有人問韓信說「:兵法上有『右背山陵,前左水澤』的說法,今將軍反其道而行,背水列陣,並說等破了趙軍后舉行大會餐,臣等當時心裡十分不信服。

然而竟打了勝仗,這是什麼戰術呢?」韓信說:「這在兵法上有記載,只是諸君沒有注意罷了。

兵法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韓信並沒有得到平素受我訓練而聽我調度的將士。

這就是俗話所說:『驅市人而戰之。』在此情形下,非把軍隊置於絕地,使每個人為了生存而奮力作戰。

Advertisements

如果把這些軍士安置在可以逃生的地方,他們就會都逃走,怎麼還能指揮其作戰制勝呢?」諸將聽了,都十分佩服地說道:「這真是我們想不到的。」韓信向廣武君請教:「我想北攻燕國,東伐齊國,怎樣才能成功呢?」廣武君謙讓地說「:臣聽人說『:被滅國家的大夫是不配參與謀划國家長治久安之計的,被打敗的將軍是沒有資格談論什麼叫英勇的。』像臣這樣的人怎麼敢和您一道謀略國家大事呢?」韓信說「:在下也曾聽說百里奚在虞國為臣子時,虞國被滅掉了。

但後來他到秦國為相,使秦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這不是他在虞國愚笨而到秦國就聰敏起來了,主要在於他的計策被秦國採納而虞國卻不採納,秦君聽他的意見。

假如當初成安君聽從您的建議,在下恐怕也會被您擒捉。

在下是誠心傾聽您的策劃,希望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臣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所以說:『愚鈍的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恐怕臣所獻之計不宜採納。

但臣願為您效忠。

雖然成安君有百戰百勝的計謀,但一次誤算,致使軍敗城下,身死氵氐水之濱。

現在將軍俘虜了魏王,活捉了夏說,不到十天便打敗了二十萬趙軍,殺了成安君。

您的英名真是名聞四海,威震天下諸侯。

連敵國的農夫都感到恐懼,而停止耕作,只圖眼前穿好吃好,而側耳傾聽您出兵的消息。

然而您所率的眾校尉十分辛勞,士卒已十分疲乏,實在是很難再叫他們賣力了。

現在您想以這支疲乏的軍隊,去駐紮到燕國堅固的城下,戰況就會顯得您軍力已盡,想同敵作戰但又無力攻下城池。

如果曠日持久地相持,那麼糧草一定會消耗光。

如果連燕國這樣的弱國,您尚且不能使它降服,齊國必定固守邊境而圖自強。

燕、齊兩國與您相持,那麼劉邦項羽之間的勝負,還是未見分曉。

臣雖愚昧,但鄙意認為您的打算是錯誤的。」韓信說:「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廣武君回答說:「當今之計,您不如解下盔甲、休整軍隊。

百里之內的地區,每天都會有人送來牛肉和酒,以宴饗您的士大夫。

稍後您再向北移軍,駐紮在通往燕國的道路上。

接著您選派一個能說會道的使者,持您的書信,出使燕國,燕國必定不敢不聽從您的命令。

然後再從燕國向東迫臨齊國,齊國雖然擁有智謀之士,但也為齊國想不出好的應付之策了。

這樣,爭取天下的事,就可以策劃了。

因此,用兵之道中,先聲奪人爾後再動刀兵,就是這樣辦的。」韓信聽了說:「好極了!敬謝指教。」於是韓信採納了廣武君的計謀,派人出使燕國。

燕人望風披靡,立刻投了降。

韓信就派人去報告漢王,並且請立張耳為趙王,以安撫該地百姓。

漢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楚國多次派出奇兵渡河襲擊趙國。

趙王張耳和韓信因經常前往救援,乘著機會,他們把所經過的趙國各地城鎮一一佔領,然後再派兵去幫助漢王。

楚軍正把漢王重重包圍於滎陽。

漢王向南逃出滎陽,在宛葉之間,碰上了黥布。

兩人一同躲入成皋,但被楚軍再次重重包圍。

漢四年,漢王逃出成皋,向東渡過河,獨自與滕公奔向張耳軍隊的駐紮地———修武。

到達時,他們住在客館里,於第二天清早,自稱是漢王的使者,騎馬直奔趙王的軍營。

這時,張耳、韓信尚未起床。

就在他們的卧室里,漢王奪回二人的帥印和兵符,立即召集各將領,並對他們的職務進行調換。

韓信、張耳起床后,才知漢王已來,大驚。

漢王奪回了他倆的軍隊指揮權后,就令張耳駐守趙地。

拜韓信為趙相,然後派他率趙軍中沒有開拔到滎陽的軍隊去攻擊齊國。

韓信率軍向東進發,還沒有越過平原縣,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前往遊說,已說服齊國。

韓信想停止伐齊,但蒯通勸說韓信下令攻擊齊國。

這些記錄在《蒯通傳》。

韓信聽從他的計策,便渡過黃河,襲擊歷下的齊軍,很快兵臨齊都臨淄。

齊王逃亡到高密,派人向楚王求援。

韓信在平定臨淄之後,又率部向東追逼齊王至高密西部。

這時,楚王派龍且為將,率兵來救齊國,號稱二十萬人馬。

齊王、龍且兩軍聯合一起與韓信交戰。

但尚未交鋒,有人勸說龍且,說「:漢軍深入齊境,情況不利,一定奮力作戰,其鋒芒銳不可擋。

齊楚之兵,在自家地面作戰,容易兵敗潰散。

不如高築防禦工事,堅守陣地;同時讓齊王派親信去招撫那些失陷的城邑。

那些城邑的百姓聽說齊王還在,又有楚兵來救援,必叛漢歸齊。

漢兵遠到二千裡外的齊國作戰,已佔領的齊地城邑又紛紛反叛,漢軍勢必沒有地方可以得到糧食。

那就不用交戰都可以使他們投降。」龍且說「:我向來很清楚韓信的為人,很容易對付。

他曾寄食在一漂母家而沒有解決自身生活所需的辦法;他曾受辱於他人胯下,可見他沒有勝過別人的勇氣。

他沒有什麼可畏懼的。

況且我來救援齊國,不戰而使韓信投降,那我還有什麼功績可言?現在我和漢軍交戰而戰勝了韓信,說不定可以得到齊國一半土地的封賞。

為何我不與他交戰呢?」於是,龍且揮師出戰,跟韓信所部隔濰水列陣相持,韓信連夜令人做了一萬多個裝滿砂石的袋子,堵住上游的河水。

第二天,韓信只率半數部隊渡河去攻打龍且,假裝打不贏,回頭撤退。

龍且果然中計,十分高興地說:「我本來知道韓信膽怯。」於是他率部渡河追擊韓信。

韓信令人搬開堵水的砂袋,水流一涌而至,使龍且的軍隊大半不得渡過濰水。

韓信趁機率部反擊,一舉殺掉龍且。

龍且沒有渡河尚在淮水東的軍隊紛紛四散逃走,齊王田廣也逃跑了。

韓信乘勝追擊敗兵直抵城陽,俘虜田廣。

楚軍士兵全部投降。

韓信終於平定了齊國。

韓信派人向漢王請求說「:齊人狡詐多變,是個屢降屢叛的國家。

其南面又和楚國相鄰。

如果不設一假王壓住陣腳,齊國的情勢就不會穩定。

現在我權勢過輕,不足以安撫該地,臣請自立為假王。」這時,楚正把漢王圍在滎陽,情勢很緊急。

韓信的使者抵達后,呈上韓信的信件,漢王大怒,罵道:「我被圍於此,日夜盼望他來助我退敵,他倒要自立為王。」張良、陳平在暗地踩了一下漢王的腳,貼著漢王的耳邊說:「漢軍正處於不利的情形,難道可以禁止韓信自立為王嗎?不如藉此立他為王,好好地待他,讓他好好地守住齊國。

不然,恐怕會發生變故。」漢王也醒悟過來,接著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要為王就做真王,幹什麼請求做假王呢?」漢王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並徵調他的部隊來打楚國。

楚國已喪失大將龍且,項王感到有些恐懼,就派盱眙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

說「:您為什麼不反漢歸楚呢?楚王和您有老關係。

況且漢王不是一個講信用的人。

他的性命有幾次握在項王的手掌中,然而一逃脫便違背盟約,又來攻擊項王。

他是一個如此不可親近、信賴的傢伙。

現在您雖然自以為跟漢王是刎頸之交,然最終必被漢王暗算。

您之所以能夠保全性命到今天,主要是因為項王還活著的緣故。

如果項王現在被消滅了,接著就輪到取您的性命了,您為什麼不與楚聯合,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您好在齊稱王呢?現在您放棄這個機會,自然要與漢王聯合夾攻楚王。

作為聰明人,原來是這樣子嗎?」韓信謝絕了他的好意,說:「我曾在項王手下做過幾年事,官位不過是個持戟的郎中,既不聽我的建議,也不採納我的計謀。

所以我才棄楚投漢。

而漢王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數萬部隊,把他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我穿,把他吃的食物給我吃,聽我的建議,採納我的策略,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人家對我十分親近、信任,我如背叛他,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武涉離開以後,蒯通也知道天下大勢的關鍵操在韓信手中,深切而坦率地勸說韓信採納三分天下之計,與項王、漢王鼎足在齊地稱王。

這些記錄在《蒯通傳》,但韓信不忍心叛漢,又自以為功勛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去他所轄的齊國,於是不聽蒯通的建議。

漢王與項王作戰敗於固陵后,採納張良的建議,徵召韓信到垓下會戰。

結果,項羽兵敗身死,而高祖卻乘韓信不備,剝奪了他的軍權,改封他為楚王,建都下邳。

韓信來到自己的封國,召見了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送給她千金。

又找到下鄉的那個亭長,賜給他一百錢,說「:你是一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把那位侮辱自己、令他從其胯下爬過去的人找來,任命他為中尉官,並告訴手下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但殺他又沒道理,所以當時就忍了下來,也因此有了今日的成就。」項王從前的一位逃亡在外的將領,名叫鍾離昧,家住伊廬,一向跟韓信交情不錯。

項王敗亡后,他就逃亡投奔了韓信。

漢王很怨恨鍾離昧,聽說他在韓信處,就下令楚國捕捉他。

當時,韓信剛到封國,到所屬縣邑去巡視時,進出都陳兵防守。

有人向朝廷上書韓信要謀反作亂。

皇上見此報告后,很為擔憂。

於是高祖採納陳平的計謀,假裝要到雲夢去遊玩,其實要暗算韓信,但韓信一點也不知內情。

當高祖將要抵達楚國邊境時,韓信想起兵反叛,但又自度無罪;想去拜見高祖,又怕被擒。

有人勸韓信說:「您殺掉了鍾離昧后,再去拜謁皇上,皇上一定很高興,那就沒事了。」韓信就約鍾離昧商議此事。

鍾離昧說「:漢王之所以不敢來攻楚國,是因為我鍾離昧在這兒。

您若想捕捉我去向漢王獻媚討好,我今天死了,你也會緊隨我送命的。」說完,大罵韓信「:你不是一個講仁義道德的人。」罵完,就拔劍自刎了。

韓信帶著鍾離昧的頭,到陳地去拜見高祖。

高祖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後面的一輛車上。

韓信說「:果真像人家所說『:狡兔死,良狗烹。』」高祖說:「有人告發你造反。」於是將韓信用刑具鎖縛起來。

到達洛陽后,才赦免韓信,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知道漢王對自己的才能又怕又恨,常常借口生病不來朝見,也不隨從出行。

自此以後,韓信早晚心中都十分不快。

平日家居,悶悶不樂,恥與周勃、灌嬰等人地位相等。

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將軍,樊噲恭迎恭送,說話必自稱臣,說:「大王您肯光臨寒舍,真是榮幸。」韓信出了門,笑道:「我這一輩子,竟和樊噲等人處於同一地位。」高祖曾和韓信閑談,討論諸將的本領各有差異。

高祖問道「:像我能率多少兵?」韓信說「:陛下最多不能超過十萬。」高祖問「:像您又如何呢?」韓信回答說:「臣是多多益善。」高祖笑道:「您既然是多多益善,為什麼會被我捉住呢?」韓信說「:陛下雖不能統率軍隊,但卻善於控制將領。

這就是韓信之所以被陛下擒捉的原因。

而且陛下這種才能是天生的,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后陳..出任代國宰相,到韓信處辭行。

韓信拉著他的手,在院子里步行了幾圈,仰天長嘆一聲,說道「:您要與我談些知心話嗎?我有些話想跟您說。」陳..說「:一切聽從將軍的吩咐。」韓信說「:您現在去鎮守的地方,是天下兵力最強悍的地方,而您又是皇上親近、寵幸的大臣。

如果有人說您要造反,陛下一定不相信。

但再有人來告你造反,皇上就會起疑心。

如第三次再有人告你造反,他一定氣得火冒三丈,親自率兵前往鎮壓。

果真如此的話,我將從京城響應您起事。

天下大事便可成功了。」陳..一向知道韓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計謀,說「:一定遵奉您的指示。」漢十年(前197),陳..果然造反了。

高祖親自率兵前往平亂。

韓信借口有病,沒隨高祖出征,但暗地裡派人到陳..那裡取得聯繫,並和家將們商量,在某一夜晚,假傳聖旨,赦放那些被投入官的許多囚徒和罰勞役的犯人,襲擊呂后、太子。

一切部署好了,就等陳..方面的消息。

韓信一門客得罪了韓信,被囚禁起來了,準備殺掉。

這門客的弟弟就上書呂后,密告了韓信造反的部署和安排。

呂後接到密報后,想叫軍隊來鎮壓,又怕韓信的黨羽太多,一下子不能制服,就找來蕭相國商議,派一個人假稱是從高祖處來,說陳..已死,在朝大臣都向呂后祝賀。

蕭何欺騙韓信說:「您雖然病了,但也要勉強入宮向呂后祝賀。」韓信一進入後宮,呂后就指使武士縛住韓信,將他斬殺於長樂宮鍾室。

當韓信要被斬首時,說「:我後悔不用蒯通的計謀,現在竟被婦人、小子所騙。

這豈不是天意嗎?」韓信的父、母、妻三族都誅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