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朱良春:當前的中醫都變味了

文章來源/搜狐健康

導讀:當前社會上的中醫都變了味了。我現在認為中醫界不光要思考,思考只是一個開始,要真正的回歸中醫,回到中醫的本位上來,還要用中醫的思維方法來使用中醫中藥,這樣子才能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優勢。

2009年6月19日,由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聯合舉辦了首屆「國醫大師」表彰會,王玉川、王綿之、方和謙、鄧鐵濤、朱良春、任繼學等30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的(包括民族醫藥)的老專家獲得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他們是當代中醫傑出的代表,而且都是人民心目中真正的「老中醫"。

在南通的倪鋒兄和朱良春先生之子朱幼春先生的幫助下,我敲開了朱良春老先生的門。來之前朱幼春先生提前告知,老爺子年事已高,身體欠安,見面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沒問題,我曾經為十五分鐘的見面開過兩千公里車穿越一個國家呢。跳上開往上海的列車,之後輾轉南通。揣著滿腦子「民間中醫、江湖游醫」的故事,走近「國醫大師」,我期待著又一次不一樣的經歷。

Advertisements

父親的座右銘是——每日必有一得。

為了珍惜時間,我比預約的時間提早五分鐘抵達老先生的寓所。老先生的住處很大,但是滿眼的書和字畫把屋子塞得滿滿的,衣著隨意的朱老先生正笑眯眯地用電動剃鬚刀剃鬍子,桌面上的小楷毛筆還沾墨未乾。早聽說朱老先生多年來一直親筆寫信,有信必回,果然所言不虛,令人欽佩。

「父親的座右銘是——每日必有一得。他至今天天看書學習,對當今中醫界的狀況非常了解!比如說任之堂主人余浩、鐵竿中醫彭堅、早叫廬潘德孚等等中醫的書和資料,都是父親先了解到的。」朱又春說起自己的老父親充滿敬意,「每一段時間他還要把我們家所有學中醫的朱家軍召集起來,在這裡的二樓學習。」

「請坐請坐。」身材高大的朱老先生招呼我們坐下,他的聲音有點嘶啞,但是從容不迫。歲月在這位1917年出生的老人臉上,斑斑駁駁留下了許多痕迹。來拜訪老先生的人一定很多,我猜想老先生甚至還不確切知道我從哪裡來、是來做什麼的,可是他依舊像一棵歷經風霜的老樹,靜默地立在那裡,耐心地陪伴我們這些慕道者。

Advertisements

「老師,我是一位中醫紀錄者。這兩年半來,我一直在國內尋訪,希望能紀錄那些很純粹的具代表性的有著良好醫德的民間中醫。」我打開筆記本,準備用投資寶貴的五分鐘來個自我介紹。「這是我紀錄的第一個中醫故事,這兩個人用了一年的時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解讀《黃帝內經》......」

慢慢地,朱老先生放下手中的水杯,俯下身子,目不轉睛地隨著我的鏡頭,開始一起走近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中醫世界。

「這位就是終南山那位一百歲的老道醫......這個陳山民去年我見過,很有靈氣......這個余浩醫生的書我跟所有的孩子們推薦,很有見地......郭生白醫生已經走啦?可惜可惜......這個法國的老中醫了不起啊,真應該認識一下......」

朱良春大師的朱家軍

「你做的事很有意義!過去毛澤東主席講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朱老先生把眼睛投向窗外,「寶庫在什麼地方?我認為有三個方面:

一個是歷代傳下來的古籍,醫書。這個裡面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包括《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以及歷代的中醫著作,這個裡頭有很多,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東西;

第二方面,就是現代的名老中醫,他們的活經驗。這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經在做,那麼就是師帶徒,這是要抓的,要搶救。不搶救呀,老的一個一個的都去了,去了就沒有了;

第三個方面,就是流傳在民間有一技之長的、有獨特的一些技能的這些中醫要保護。需要國家能夠注意到這方面,能夠給予大力支持,這樣子才能把這個寶庫當中的這一塊保存下來。不然的話,一個一個的都會湮沒掉的。

所以中醫的振興,古代的醫書有人在整理,有人在研究。現代的這個老中醫的傳承國家抓得很緊,這一塊呢,流傳在民間的就抓得比較少。」

我猜想一定是時間已經過去半小時了,朱幼春先生在老先生身後偷偷地指指手錶,示意抓緊採訪。當我合上筆記本的時候,老先生眼光還有不舍,這些故事一定讓他想起自己學醫的那些日子,想起自己追隨過的馬恵卿、章太炎、章次公老師們,想起舊社會流浪江湖的蛇花子季德勝,舊社會治療瘰癧、肺膿瘍的土郎中陳照和成雲龍......

「你這兩年多訪問了這麼多隱藏在民間的高手,我感覺這個非常好!了不起!這個應該要得到國家的支持,使得這個工作更順利一點,繼續進行。祝願你在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為繼承中醫中藥做出更大的貢獻。」朱老先生的聲音提得很高,眼睛直直地射過來:「宋代的大儒叫張載,他曾經說過這麼幾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感覺他這幾句話氣度恢弘,有擔當的勇氣,有復興必出的意識。我想把這幾句話送給你,祝你取得更大的成果!」

這個壓力有點大,我擦擦額頭的汗,「朱老師,後面我開始電視採訪,您喝口水休息一下?」老先生談興正濃呢,一屁股坐在為了電視拍攝指定的太師椅,沖著大家揮揮手,「我們繼續聊!」

當前社會上的中醫都變了味了

黃劍:老師,我們應該怎麼樣給當代的中醫定位?現在中醫的位置不停的在被衝擊、被搖擺,被自己的人否定,被別人否定,您覺得應該怎麼樣給自己定位?

朱良春:現在這個中醫在中國可以說不是主流,主流是現代醫學。但是呢,由於這個中醫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醫療理論和經驗,用之於臨床確實有效,老百姓相信它,也確實能夠治好病,所以中醫還能繼續存在下去。

但是目前面臨著一種中醫西醫化問題。很多青年中醫,不是在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而是在把時間用在現代醫學上學習西醫,因為他們不學西醫就不能生存。現在的中醫院也不是純粹的中醫院了,是一個綜合性的中醫院,相當於綜合醫院裡面一個中醫科,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中青年醫生,他要管病房,要應付急疹,不能不學一點現代醫學的東西。但是他們把重要的力量放到西醫方面去,就是本末倒置,中醫的東西慢慢的淡化了,所以現在,能夠使用純粹的中醫中藥來治病的中醫不是太多,大概是中老年以上比較多一點,中青年以下的醫生都在西化。剛才我看了你採訪的很多的民間中醫,我感覺很了不起!像這些人可以說是真正的中醫,純正的中醫,沒有變味的中醫。

當前社會上的中醫都變了味了,因此劉力紅教授寫了一本《思考中醫》。我現在認為中醫界不光要思考,思考只是一個開始,要真正的回歸中醫,回到中醫的本位上來,還要用中醫的思維方法來使用中醫中藥,這樣子才能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優勢。如果用西醫的那種辨病的方法來用中藥,一發熱,就是清熱解毒,就要用抗生素,這是完全錯誤的。發熱有很多種發熱,是一種身體本能反應,你要因勢利導,而不是一盆水潑上去。寒而發熱從外去掉,內而清熱要從大小便排掉,這樣子,比什麼抗生素都強。

中醫不是不能看急症,幾千年來,中國人完全是靠中醫。外國人瘟疫大流行,一死幾百萬,上千萬。那麼我們中國人沒有這麼大流行過,為什麼?靠的是中醫中藥。問題是我們現在老百姓,一遇到發熱就是到西醫院,掛水,輸液。這是一種誤區。我們應該要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因勢利導,發揮中醫中藥的作用。當然現在這個情況,要花很大的力氣來扭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的工作。例如,確定全國名老中醫,就是想把老中醫的經驗傳授給青年一代。還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政策鼓勵中醫中藥,支持中醫的一些活動,這個我感覺得都很好。但是呢,你剛才給我看到的這些採訪,裡面許多民間的、有一技之長的純正的中醫的保護和支持,國家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如果(在保護)純正中醫方面能夠花一點力氣,把這個工作做好,我想這是一個挽救中醫、振興中醫的一個非常高明的措施。

現在的青年,重心放在傳統的中醫中藥

黃劍:我還想請老師談一談這個關於中醫傳承現在掉鏈子掉在什麼地方?現在中醫傳承的方式方法和過去的家傳師傳都不一樣了,您覺得現在的年輕一代,還有機會把中醫發揮得更好更高,超越過去的中醫嗎?

朱良春:最近一二十年,我們一些老中醫碰在一起就經常談這個問題,也經常呼籲這個問題。過去中醫學校是以中醫為主的。基本上80%到90%都是中醫中藥的內容,稍微講一點現代醫學的一些生理解剖的東西,作為圖像印證參考,所以我們學的基本上都是中醫中藥的東西。讀古書,四大經典以及唐宋元明清好的著作,我們都要瀏覽,有些要精讀。所以解放之前培養出來的中醫,對古代的東西繼承的比較多,運用的比較好。

解放以後,從1956年開始,中醫學校中醫學院還是不錯,基本上就是80%是講中醫中藥,20%講了一點現代醫學常識,生理解剖,病理學也講了一些。但是後來,就不對了。原來是二八開,後來是三七開,四六開,現在是對開,一般50%學中醫,50%的課程是西醫的課程。結果這麼一來,青年人接受現代醫學的知識很容易,而接受古代的傳統的東西,因為語文基礎比較差,學起來確實有些困難,不容易理解。那麼這樣呢,他就把那個重點放在西醫那邊去。所以現在培養出來的這個青年中醫,一開口講的都是現代醫學的那一套,誒。

從根本上說,中醫的辯證思維是整體觀,天人合一。那現代醫學呢,他是局部的微觀的,不是整體。那麼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腦子裡就會混亂打架,有時候當然他為了適應病人的一種要求,就經常使用西藥。確實,有一些西藥呢有針對性的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但是,他不知道,很多的西藥都有副作用。例如現在美國,使用抗生素,掌握得很嚴格的,一般不大用,現在使用抗生素最多的是中國。所以在中國應該發揮中醫中藥的作用來代替這一部分,就可以減少很多醫源性的這一種疾病。

所以現在的中青年,應該把重心放在鑽研學習中國傳統的中醫中藥。而我們老一輩的中醫,有責任引導幫助中青年醫生來學習中醫中藥。中醫中藥裡面有無限的內涵,有無限的寶藏,值得我們去挖掘。我們現在所掌握的前人留下來的東西漸漸流失,滄海一粟,大量的東西被埋藏在那裡。所以我們作為老中醫很著急。我經常和廣東的鄧鐵濤教授、上海的顏德馨教授、北京的路志正、陸廣莘教授碰在一起,討論這些問題,怎麼樣來關心中青年一代,引導他們、啟發他們做好基層中醫院的工作。

去年安徽省也做了一些好事。安徽省的衛生廳同安徽中醫學院利用暑假,組織了老師和學生一百多人,分成若干個小組到每個縣去,訪問流傳在民間的一技之長的高人,或者流傳在民間的單方、秘方。他們通過兩個月的努力,收集到幾千個好方葯,發現了幾百個有一技之長的隱藏在民間的高手。過去章太炎先生曾經說過:「下問鈴串,不貴儒醫」,如果這樣做可以使得中醫出現一個空前的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

黃劍:請問老師,中醫現在有很多的派別,有什麼「孟河派」「火神派」「溫病派」,您是什麼看?您是哪一個派的?

朱良春:這個某某派某某派有它的歷史原因,在現代來說,強調哪一個派都是片面的,因為你比如說「火神派」,難道所有的人都應該去「附子、乾薑」嗎?不是。還是要辨證論治,寒症,虛症你可以用「附子、乾薑」;熱症、實症你可以用「附子、乾薑」嗎?我感覺得強調了某一派是不太符合中醫的宗旨。中醫,什麼叫中醫?不偏不倚為中,中醫治病就是平衡。陽亢了就把陽降下來,把陰升上去:陰虛了就要養陰。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你必須要運用八綱,運用六經來辯證,而不是偏離哪一派。某一派有某一派的特長,但是他有適應症,這一派就完全用那個葯,那就是錯的。

黃劍: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我下次再來問您,每次從您這裡掏一點寶貝。我們組織了兩次道醫會,把很多年輕的醫生,很優秀的醫生都聚在一起,把自己的絕活寶貝拿出來,相互獻寶求寶,共同提高,現在我要請您也獻獻寶,呵呵。

知識不帶走,經驗不保守

朱良春:我做醫生,其實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的原則就是「知識不帶走,經驗不保守」。我的知識是前人給我的,是人民給我的,我不應該帶走,應該完全拿出來。我的實踐經驗不應該保守,應該公之於眾。所以過去我講五十年代就發掘了三個民間醫生季德勝、陳照、成雲龍,成為南通市中醫院的三枝花。這三個人哪,其中有兩個人一字不識,文盲,但是他掌握了特殊的技術、方子,我們整理髮掘出來,三個人都獲得嘉獎。前人的留下來的很多單方、秘方應該要傳承下去,不應該變為私有。所以你剛才說組織的道醫會,讓大家無私交流這是非常好的,大家互相獻寶,共同提高。在中醫中藥方面,我從醫到今年75年,從來不保守。

湖南中醫藥大學的彭堅寫了一本書《我是鐵杆中醫》,在這個書裡頭就寫道:當代的老中醫當中,最不保守的是朱良春先生,他的很多實踐經驗都貢獻出來,我們拿到用了以後都有效。這個對於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安慰。因為一個人你自己掌握了一些東西就必須公之於眾,加惠於人民,傳之於後世,何必把他爛到肚子裡頭?過去的文革以前搞過獻寶獻方活動,各地都興起獻方,後來就沒有了。現在我講呢,也應該給貢獻出好東西的人適當一些獎勵,精神獎勵也好,物質獎勵也好,這樣子對我們中醫中藥的繼承發揚有很大的好處。

每個醫生都會各有特長,各有各的經驗,不過歸根結底還是老祖宗的那一套。你比如說張仲景,張仲景呀,他就是堅持辨證論治,堅持發明方葯,癥候對應,什麼方葯對什麼癥候,不對應就會不得療效。那麼這個方葯同癥候對應就需要很好的辨證論治,望聞問切就是中醫的四大手法,現在我感覺得,中醫在這個望診方面慢慢的淡化了;問診嘛,這個是主要的;聞哪,這個主要是聽這個病人的聲音呀,呼吸呀;其次就是脈診。我感覺得,望診、切診是大大的削弱了。過去講,「望而知之謂之神」,那麼「切而知之謂之巧」,這個有兩條,實則望診呢在辯證上面呢,有極大的作用,所以古人講「望而知之謂之神」。

有很多病人,一見就知道這是虛症、這是寒症,這是病在肝,這是病在腎。很多病人,一進我的診所,大體一看就知道,一般掌握了,再看看舌苔,再切切脈,再配合問診,那就更全面,要四診合起來,四診完全,所以這方面呢,我強調辨證論治,強調望診、切診,問診、聞診這個大家都可以掌握。這個望診呢現在要大大的發揚,這有時候比CT、B超呀都來得快。我講一個簡單的例子:「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面王以下就是這個人中,這個地方走膀胱、走直腸。

膀胱:是泌尿系統,直腸呢就是指的生殖系統,不管男女,生殖系統的、泌尿系統的病,人中都一看就知道。很多婦女呢,一看她人中,人中部位很深,說明有痛經,你的子宮呀后屈的,她說對呀,你怎麼知道的,我說你就擺在臉上了,這個《內經》裡頭就有。

上世紀60年代,南通地區白喉流行,衛生部門找我用中醫方葯給予治療,我當時是在當院長。一方面我用中藥,一方面我就注意到《內經》裡頭講利用闕上穴也很容易,斜刺下去,留針,用膠布給他粘上,又不疼又不痛,小孩子照樣的這個,跑呀,跳呀,效果非常好。針下去一刻鐘到二十分鐘,只要你沒疼痛沒什麼感覺就取針,三個小時以後溫度是下降了,大半天乃至一天就一直就留在裡頭。白喉的白膜就脫落了,有的一天就好了,有的兩天,最多的三天就好了,這療效就很神奇。所以古人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我們沒有去發掘。

——END——

推薦閱讀

中醫望聞問切——內臟是否有病 看唇色就知道

中南海御醫胡維勤:中醫手眼通天,西醫不過是一門技術

下雨為什麼濕氣變大?濕氣突然變大對身體預示...

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

別逼我了,這個夏天我才不敢喝冰鎮啤酒!!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醫承有道官方微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